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绘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曾造访神奇的彩云之南,并将独特的云南自然与人文景观之美以艺术形式呈给世人,诠释着画家心目中的“云南映象”。
193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工业学校机电科的吴冠中结识国立杭州艺专学生朱德群,他带吴冠中参观了杭州艺专,吴冠中立即“沉醉于那琳琅满目的油画、素描及水彩中”。不久,17岁的吴冠中不顾父亲的竭力劝 阻,改投艺术之门,“美之魅力就这样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 ”。次年,吴冠中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
“七七事变”之后,杭州艺专被迫迁往后方。在湖南沅陵,杭州艺专与南迁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这时,吴冠中的好友李霖灿效仿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徒步进入云南,到达滇西北重镇丽江。李霖灿在明信片上创作了以玉龙雪山为主题的速写作品,寄给身在湖南的吴冠中。吴冠中惊喜之余,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一睹雪山风姿 。
由于战局紧迫,国立艺专迁往昆明。初到昆明,国立艺专借一小学暂住,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恢复教学工作。因是当时唯一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内许多有名望的艺术家先后来校任教,画风更趋多样。在昆明,吴冠中意外发现翠湖之畔的云南省图书馆竟藏有石涛、八大山人等名家的画册。因不能外借,他便天天带着笔墨到馆里临摹。没多久,艺专迁至呈贡县安江村上课,村子里的数座大庙成为师生的教室和宿舍。
迫于形势,学校后又迁往四川壁山。吴冠中亦随国立艺专离开云南,他与云南的第一次相遇的缘分由此落下帷幕。国立艺专历经坎坷,命途多舛,吴冠中曾满含深情地将母校喻为“背着一群苦难的儿女长途颠沛流离的娘亲”。而这段艰辛往事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界众多前辈难以忘怀的记忆,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昆明色彩斑斓的文化地图,亦因国立艺专的到来而更加绚丽多姿,令人时时追忆。
抗日战争胜利后,热爱艺术的吴冠中奔赴法国,进入巴黎国立高等艺术专科学校开始了新的艺术之旅。然而,他与云南的缘分并未结束。
1978年,吴冠中终于有机会再度访滇,了却了多年的夙愿。吴冠中此行, 首访之地是西双版纳。茂盛的奇花异木,美丽的傣家竹楼,绚丽的民族服饰给吴冠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位美术家的眼中,西双版纳仿佛是“线构成的世界”。
离开西双版纳,吴冠中经大理到达丽江。尽管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吴冠中仍兴致不减。起初恰逢阴雨天气,云雾迷蒙,雨天的玉龙雪山云雾变幻,分外美丽。吴冠中连续一个多星期冒雨写生,好不辛苦。玉龙雪山多变的表情就这样被具有浪漫情怀的画家捕入油画当中,高远飘逸,别有意趣。这些诞生于雨中的作品,吴冠中亦十分满意和珍爱。为了看到云雾散去后的雪山真容,吴冠中执着守候,露宿临时搭建的棚子,随时观察。终于在一个夜晚,忽然月明天蓝,玉龙雪山露面,通身洁白,只有半个多小时,云层便 再次覆盖眼前的景色,仅此一面之缘,已是幸事。吴冠中兴奋不已,立刻构思作画,一气呵成,甚至破例在画上题诗:“崎岖千里访玉龙,不见真容誓不还,趁月三更悄露面,长缨在手缚玉龙。”这段经历让他念念不忘。
吴冠中此行还到了昆明,算是故地重游,走访了很多过去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追忆求学岁月里的故人旧事。寻访呈贡安江村的很多老人,他们竟然还记得曾经的国立艺专,吴冠中感慨良多。石林的奇观也为画家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当时正值“文革”结束初期,吴冠中心情很舒畅,看到石林的石头缝隙里开满了白色的野蔷薇,于是大画石林开花,题句“今日中华春光好,石头林里也开花”。
来源:《云南政协报》(2013年12月20日第05版)
作者:姚佳琳
编辑:何健美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