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之路:宠儿?囚徒?极限二选一

旅行   2024-08-26 17:00   北京  

▲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皇权至上,犹如那云端的万丈高楼。而对于“接班人”太子来说,则只是咫尺之遥。然而,太子一定能顺利登天吗?太子之路上布满猜忌,制衡,角力……锦程万变。AI绘画/梦璃

近些年《中华遗产》杂志先后推出了《后宫》《公主与驸马》《藩王》等专辑,收获了读者们的广泛好评,更有不少读者说内容太少了,完全不够看,建议“王公贵族”系列再出一本!在大家的千呼万唤下,《太子之路》终于登场。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名皇太子呢?约200位,也有160多位和140多位的说法。

据统计,太子当上皇帝“成功就业”的幸运儿,仅有一半。另一半人或被废,或早逝,或死于政变、谋反,或当了亡国太子,等等。由于过低的“就业率”和过高的“工伤率”,不少人形容皇太子为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职业”。

作为太子,既是国家最高权力的继承者,又是对皇位最有条件的威胁者,所以君主一方面要培养储君成为合格的帝王接班人,同时又要将储权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皇权与储权,关系微妙复杂,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历史上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动荡,甚至是未来国家的路线与走向,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立储

立储:规则与意外间的“权力游戏”

 高冠长剑、深色长袍、眼神忧郁,一位汉朝贵族男子的形象,与想象中年轻的太子、王爷和贵公子的日常形象较为接近。身处权力风暴的他们,需时刻充满警惕、随时准备战斗,以确保自己不被权力所“吞噬”。策划/思喵 出镜/陈灵钧 摄影/齐凌
皇太子,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那么谁能成为皇太子呢?

立嫡长子为太子是最理想的。嫡长子继承制源于西周,《春秋公羊传》有言“立嫡以长不以贤”这个说法,在汉代已成立储制度的理论依据。嫡长子的身份,由其母亲身份和其出生顺序而来,与个人能力、品德无关,嫡长子的唯一性避免了会因立贤而产生的纷争可若是皇帝没有嫡长子,甚至没有妻子,那又当立谁为储呢……?

子贵母死:北魏太子的残酷开局

 画面中,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冯氏、乳母常太后,冷冷地看着贵人李氏走向人生的终点。这一场景还原了北魏王朝的血腥制度“子贵母死”:后宫产子立为储君后,其母皆得赐死。李氏诞育了后来的献文帝拓跋弘,被常太后依例赐死。绘画/陆曼陀

汉武末年,帝有意传位于幼子刘弗陵,担心主少母壮,下令赐死了其母钩弋夫人。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子贵母死”故事,却被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拿来借鉴,定为法制。
拓跋部落早期常因为君位传承引发动乱,其因大多与母系部族利益相关。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复国后,遂引入汉武帝杀钩弋的故事,翦除太子母族势力。自此形成了北魏血腥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并一直延续到北魏末年宣武帝时期。


养子太子:我命由天不由我

 图为想象中宋仁宗得子后,年仅8岁的小宗实被迫离宫的场景。被辞出皇宫的经历给英宗精神上留下了阴影,令他对立储一事始终惴惴不安,登基后更染上严重的精神疾病。绘画/陆曼陀

若皇帝无子,那谁来做太子?

古代宗法社会中,从有血缘关系的同宗家庭中选择子女过继,延续本家香火,非常常见。皇家也不例外。过继宗室子,教养于皇宫,赐予皇子、太子的名分

只不过若想稳坐这太子之位又谈何容易,微妙的“父子”关系、强劲的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的权臣……“养子太子”,太多命不由己。



夺嫡

帝储悲剧:两条路上的父子

 图为矗立在甘肃瓜州戈壁滩上的雕塑“汉武雄风”。摄影/聂大刚

皇帝与太子,先是君臣,后是父子,关系复杂而微妙。帝、储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皇帝父子之间,或因所受教育不同,或因时代背景变化,或因认知的重点有异,总之很难避免分歧。分歧一旦产生,就很容易为多方势力所影响,最终演变成血雨腥风。这并非仅是权力的斗争,更是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之争……

东宫兵权:当太子“拿起武器”

 上图描绘的,是皇帝在深宫中,对领兵在外的太子忧虑重重的情境。绘画/陆曼陀

当太子手握兵权,甚至驰骋沙场、杀伐立威,深宫中的皇帝内心是欣慰还是恐惧?

其实,在太子带兵这件事上,皇帝应是颇为忧心的。帝制时代,一切权力集于帝王一身,而在种种大权中,以军权最为敏感,也至为重要,若非帝王绝对信任之人,绝不可染指分毫。由是,太子的地位就变得微妙了起来。

在太子的兵权问题上,历代帝王用尽了心机、尝试了各种制度设计,仍多以悲剧结局。最终,还是回归到了2000多年前《左传》道出的最简单、质朴的道理:“国君的继承者带兵打仗,隐患大于利益,切不可行”。


储君:赢在起点,输个精光

 皇权争夺,注定是一场只能有一个人获胜的比赛。赛程漫长而艰险,起步时的输赢与否,并不能完全决定最终的结局。对成功上位者来说,卧榻之畔绝不容他人酣睡,兄弟、子嗣也概莫能外。孑然一身,是他们为掌握最高权力而付出的必然代价。绘画/师引

唐太宗太子李承乾、康熙太子胤礽,均为嫡长子,母亲为原配皇后、帝王挚爱(且早亡),自小被立太子,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何最终均落得被废的下场?

在权力的漩涡里,亲情轻得像一片羽毛。皇权不容任何人染指,皇帝眼见自己日薄西山,而太子春秋正盛一步步夺去他的一切,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

中国古代史上,距皇帝宝座仅一步之遥的太子比比皆是。与最高权力擦肩而过, 除了悲惨的命运,没有第二种选择……


迟来的“皇太子”与“让皇帝”

 图为明人绘制的《五王醉归图》,描绘了唐玄宗登基前与四个兄弟饮宴的场面,其中之一,即为将太子之位拱手相让的宁王李宪。图上所叠字迹为唐玄宗的亲笔墨迹《鹡鸰颂》(局部),借飞集于大殿上空的鹡鸰鸟,歌颂兄弟间的友爱之情。

有的人,生前从未当过一天储君,死后却被追谥为“太子”甚至为“让皇帝”。唐朝有十三位皇子生前未能被册立为太子,但死后都得到了尊荣。加上那些生前被废、死后复赠的,乃至被追赠为皇帝的,数量就更多了。

他们或是兄友弟恭的模范,或是大唐太子喋血史的牺牲品追谥的背后,往往具有意味深长的政治考量,他们的命运总是随时代的惊涛骇浪而沉浮。



养成

龙教子:太子读书
 图为故宫博物院藏《道光帝行乐图》的局部,图中皇子为后来的咸丰帝,他持笔端坐于书桌前,正在酝酿一幅作品。 摄影/柳叶氘

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虽是衣食无忧、处境优渥,但若想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贤明帝王,却要付出不亚于常人的努力。

太子,贵为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优秀的储君能使国泰民安、国祚延长,因此勤学无逸一直是培养贤君明王的标配。不过,纵使有人力物力保驾护航,培养的效果未必皆善,但是,那些勤于读书的太子,无论个人德业还是国家基业,都在青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从太子监国到“常务副皇帝”
 萧瑟深秋中的南京明东陵,埋葬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摄影/马洪伟

太子监国渊源于上古,先秦时已萌芽。遇到君主率军出征等特殊情况,太子可行监国之权。由君王授意让太子代理国事、处理朝政既是为君分忧也是对未来储君的培养和试练

储权辅助君权,却也是对君权的制衡甚至分割。君储之矛盾,自古即无解。这背后乃是历代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流变的宏大问题,至今仍为人所深思。从太子到常务副皇帝,再到皇帝,绝非是一条行则即至的路……


昭明太子:永难“完满”的文选大业
▲ 插画所绘是想象中昭明太子编选《文选》的情景。绘画/陆曼陀
太子不仅在政治上举足轻重,有时也会在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是由一位太子主持编纂的,他就是南朝萧梁的昭明太子萧统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东宫太子芸芸,而在帝国文化建设上发挥了最独特影响力者当属萧统及其文学集团。昭明太子以短暂而充满遗憾的生命,缔造出了照耀千古的文学之光。

常规文章


湘桂走廊:通向岭南的大动脉

 湘江的上游海洋河自东南方而来,被河道中央的巨大铧嘴一分为二,七分北流入湘江,三分西流30余公里后接入漓江,这就是著名的灵渠水利工程。摄影/唐袁华

南岭山脉中,越城岭和海洋山夹峙出一条赖以通行的道路——湘桂走廊。两千多年间迎来送往了无数文人墨客、异域使者,成为勾连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

早在秦代,湘桂走廊就已被开发。时代变迁,湘桂走廊却从未因此冷清……


中东铁路:书写东北近代史

 图为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的中东铁路机车库,用来存放和维修火车机车头,始建于1903年,直到1990年仍在使用,是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机车库。摄影/曾明华

在我国东北的黑土地上,贯穿着一副钢铁骨架,那就是于1903年全线竣工的中东铁路。

晚清一份《中俄密约》开启了沙皇俄国借中国东北之地,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之中东铁路的历史。一段段铁轨勾连起广阔的黑土地,一辆辆火车载来了西方文明,中东铁路上的异国风情,为东北近代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中东铁路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与铁路带来的无形文化记忆一起,留在东北的黑土地上……


  编辑:宣武

▲ 点击下单


中国国家地理
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商务合作:010-6486939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