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到底有谁在啊?致敬筑梦冰穹之极的探索者

旅行   2025-01-02 17:00   北京  


冰原,于方圆万里之中莽莽苍苍,却包罗关乎极地原住民、极地生命和探险家、科学家的种种足迹。苍茫的白色意为未知,而足迹则是开天辟地,在人类的探索史上,向理性与科学的追寻生生不息。


与此同时,中国极地考察事业在四十年的璀璨旅途中,蒸蒸日上,怀揣着“问天”的决绝毅力,精微而广大。我们得以邂逅于极地中破冰前行的船长、于极端气候中稳泛沧浪的气象观测员、于理想世界中奔走呼号的摄影家......在极地遥远的地平线所在处,恰是他们风华正茂之时。


01

极地!乘船而去


极地,是人类的生命禁区,通向辽远而寂寥的极地,是一场声势浩瀚的探险。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白响恩教授,作为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用自身的实践经历为我们解锁了地球上的另一“板块”,让我们跟随她的航线,乘船而去。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白响恩眼中的大海近在咫尺。2002年,白响恩参加高考,她坚定着孩童时的目标,毅然而然地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随后,在本科、硕士、博士期间,她夯实基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白响恩追忆道,她之所以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航海之路,正是因为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



如今,白响恩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船长了。阶段性胜利的她并未消褪对航海的热忱,依旧坚守一线,日复一日地积累着经验。时而,她会回归课堂,去讲述那些在远洋中的所见所闻,步履不停。



极地的气候恶劣,却孕育着鲜活而跃动的生命。当白响恩把船舶驶向北冰洋的时候,常常会因生命的奇妙而驻足,但同样作为在“生命禁区”生活的一份子,她也需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


2012年,白响恩参与一次直升机的探冰任务。在空中盘旋的两个多小时里,他们将各种转向点都做了记录,以便调整航线。但返航的时候,大雾四起,他们无法辨识方向,也难以探寻母船的位置。盘旋四五十分钟后,机长在不断地尝试俯冲,所幸的是,他们终于找到母船。倘若真的迫降在不足以支撑的冰面上,那么就可能“机毁人亡”。



另有一次,白响恩和同事们编队航行,即便有核动力的破冰船领航,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时,他们在北纬87度40分遇到厚实的冰,密集度达到100%,几乎是不能通行。一边迫切地想往前破冰,一边又应对着尾部堆积的碎冰,当冰汇集的时候,船在中央显得举步维艰。一行人不断地调整着船舶的运动姿态,最终,他们脱困。瓶颈式的困难并未泯灭白响恩内心的昂扬情绪,她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沉着应对、总结经验、系统学习,最后势如破竹。



如今,她仍然在为中国新一代的青年讲述着自己扬帆起航的故事。白响恩说:“这是我们遇到最好的时代”。的确,新的愿望滋生新的梦想,我们都应成为人生的掌舵者。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第754位讲师

白响恩


 中国首位

  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船长,是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航迹遍及南北极。她创新构建“实践、教学、科研、科普”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曾获市课程思政教学展示特等奖、市教学能手称号和上海市“申教名匠”称号。她专注海事安全保障研究,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积极投身航海科普事业,担任中国航海科普大使,通过制作科普短视频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航海知识,她的科普短视频获得了千万级的浏览量,曾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冠军、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在提升中国女性航海者形象和推动青少年共筑海洋强国梦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曾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02

气象观测里的极地


南极洲,是一片由海洋包裹着的陆地,有着14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与浩瀚。观测站所与零下八十九点二度的极端温度,和每秒100米的暴风,以及年平均降水低于50毫米的干旱,共同构筑着这片望而生畏的土地。


低吹雪


科考员探索的步伐从未止息,作为长期从事极地预报保障和科学调查工作的气象工程师,买小平有着丰厚的极地工作经验,无疑为我们了解极地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南极海冰观测作业归来


在世界尽头的700天,是买小平重新认识极地的每一天。买小平认为,极地具有四方面的价值:战略价值、资源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当北极圈内的矿产资源和海底的生物资源成为热议话题时,全球变暖的警钟也在被敲响。买小平意识到,无论处于哪一种排放模式,南北极的变暖速率要高于普通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北极。极地冰雪的消融,会对地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平均地表温度变化(1986-2005至2081-2100)


人们通常疑惑,南极的陆地为什么会是绿油油的?其实,南极大陆并非全然由冰雪覆盖,在南极半岛地区,更是有藻类植物生长,而我国长城站所处的位置偏北,温度较高,冰盖会断裂得更快。长城站附近是地震频发地,买小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到七次地震,由起初的惶恐到后面的沉稳,他渐渐地习惯着极地的生活。



2022年,汤加火山的喷发被买小平所处的长城站所观测到,仅在八小时内就有气压升高的迹象,这是火山喷发时对大气的波动影响。自然界的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世界各地人民的心跳,而相关的观测,不过是对转瞬即逝的捕捉,弹指一挥间,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南极的中山站和北极的黄河站处于同一个经度,尤为适合做极光的共轭观测。这恰好是买小平气象探测工作的一环,他通过极光雷达测到0~100米高度的大气成分,以便进行更加深入的气象观测。就这样,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科考队提供了准确而又及时的气象预报服务。



极昼与极夜,同样成为极地科考的两大难题。在极夜里,表盘上的时间一直在走,但外面的光线没有一点变化,失去了习以为常的参照物,更是让人对时间产生错觉。



买小平追忆那一段时光,那一段需要“心理疏导”的时光。但正是此般的颠沛与流离,才让他与自然和科学离得更近,日复一日的探索又何尝不是一种妙趣横生。当买小平在历经晕船、极地裂缝等诸多琐碎的烦恼后,他依旧扎根气象预报领域,为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观看完整版演讲视频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第755位讲师


买小平 

  南极驻站

      气象预报员

曾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气象工程师,长期从事极地预报保障和科学调查工作,参与了我国第36、37、38次南极科学考察和第10次北极科学考察,南北极现场累计工作700余天,并作为行业青年代表参与央视《新闻联播》、《开讲啦》和湖南卫视《“新时代 新雷锋”主题文艺晚会》等节目录制。


03

万里北极路,迢迢足下矣


北极,往往被认为是科学家和探险家的“朝圣之地”,但是,仍有一群怀着殷切希望的朋友踏上了这片土地。原来,迢迢万里路并非拒绝的理由,唯有热忱方可赴万难。王建男就是这样一位摄影家与人文观察家,踏查186个北极部落,在影像记录中探索北极景观的另一种可能。



如果说,极地科考聚焦在自然科学领域,那么,王建男的所作所为开拓出人文空间的更多可能。原本以为无法前往北极的他,偶然发现年轻人驾驶SUV进入北极,这无疑掀起了王建男内心的波澜。跟着基础路线,他带着妻子准备出发。从温哥华到图克,几经周折,又联系到因纽特人一位酋长,王建男的不远万里,便从此行开始。


因纽特酋长


王建男将自己的“穷游”归为三点:公共交通、发烧友摄影器材和电饭锅。他可以顺理应当地坐进冰岛小镇的校车,更是可以提着锅亲自下厨。无论如何,他用最低的成本在北极创造出较为精美的摄影作品,甚至观察到细致入微的人文景观。他谈到,因纽特人所使用的工具都是现代化的,甚至有的着装还尤有设计感,总之,他们的生活品质并不逊色。


冰岛其中一个小镇的校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建男驾驶着小轿车跌入了丹布斯公路的沟缝。600公里的无人区往往令人措手不及,他无法请来紧急援助,只能和妻子拿着自备的小锹慢慢地挖。经过一个小时的挣扎,他们完成“自救”。王建男回忆道,如果不选择自己挖出来,那么就会面临被冻死的风险。所以,对更高质量车辆的选择,也是安全保障的关键一环。


王铁男驾驶的小轿车


阿拉斯加、格陵兰、冰岛、挪威、瑞典、芬兰......北极及其附近有诸多国家或地区,部分属于北极原住民,其中,北极理事会负责原住民的生态报告。王建男探寻了186个北极原住民部落,通过一系列的田野调查,他创作出许多著名而又珍贵的影像作品,且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同与尊重。就这样,他成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摄影家与人文观察家。



2016年,加拿大在驻华使馆举办庆祝建国周年的活动,邀请王建男为其举办展览,并且联合挪威共同举办。但是,相关领事认为王建男在一张摄影作品中展现猎鲸的主题,引起不适。


猎鲸是传统的团队作战。几艘小艇、几只长矛,以古老的方式围剿一头灰鲸,是楚科奇海猎人的骄傲。(白令海峡,俄罗斯楚科奇半岛。2017年7月)


他澄清道,商业猎鲸与生存性猎鲸不尽相同,而王建男的作品所体现的是原住民的生存性猎鲸行为。毕竟,这属于他们持久的文化,在一生中离不开的文化。鲸鱼与他们是共生的,原住民在祷告之后,认为这是上帝馈赠予他们的,且采用一种原始共产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


为灰鲸举行的“追思会”


2015年,中国外交部在冰岛首都为王建男的摄影作品举办了展览——《中国与北极》,他热切地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是颇有意义的。


 2015年10月16日,中国外交部在雷克雅未克举办《中国与北极》摄影展。


王建男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和爱的人云游四海,始终是一件幸福的事。而通过他在北极行迹中的摄影作品,我们似乎窥见着背后鲜活的人文风采,他把世纪般的影像资料留存,献给未来的人类,献给未来的地球。





观看完整版演讲视频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第756位讲师

王建男 

 

摄影家、人文观察家

已踏查186个北极原住民部落


世界上踏查北极部落最多的摄影家与人文观察家。2005年起,王建男夫妇以“穷游”的方式从事“环北极人文生态摄影观察”。他25次进入北极八国的186个原住民聚落和生态区进行田野调查,拍摄并存档了约7万幅北极摄影作品,撰写了180万字的考察札记。王建男的作品《鲸湾·格陵兰·2013》先后获得北极理事会国际摄影大赛冠军和西班牙MLL国际摄影大赛银奖;王建男的北极摄影观察得到北极国家的尊重与认同:北极理事会称其为“来自中国的因纽特人”;格陵兰和冰岛总理分别单独接受了王建男的采访;丹麦王国向他颁发了《促进格陵兰文化发展荣誉证书》;加拿大、挪威、芬兰、丹麦、俄罗斯等北极国家的政府收藏了他的北极摄影作品。王建男北极摄影作品展览至今已在国内外举办了22场。中国外交部在冰岛首都为王建男摄影作品举办了展览《中国与北极》(2015年)



编辑:千阳、好一、依依

制图:柿子

中国国家地理
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商务合作:010-6486939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