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包括皮肤和周围神经等部位。麻风病发病缓慢,平均潜伏期3-5年。95%的人对麻风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传染了也不发病。
麻风病症状:
麻风病的主要症状分皮肤及周围神经两方面,皮肤方面的症状表现为:一般是先在面部、四肢或躯干发生一块或几块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或淡红色斑,像“癣”而不痒,红斑麻木且不出汗。有的病人整个面部可发生弥漫性潮红,似“酒醉”样,眉毛可脱落甚至脱光;神经方面的症状表现为:受侵神经的粗大、疼痛等,手、足皮肤麻木,浅感觉丧失(失去痛觉、触觉、温度觉),进而发生手指变曲及足垂、嘴歪等。
02
传播途径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长期密切直接接触或经飞沫传染。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
麻风病不遗传,不致死!但发现晚了或治疗不及时、不规则,或出现麻风反应未能及时处理,部分病人则可导致终生的、不可逆的残疾(兔眼、爪型手、面瘫、垂足等)。
03
怎样预防麻风病?
(1)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对麻风病的重视: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及时通风,不与他人共用餐具。
(3)增强个人免疫力:督促家人多运动,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麻风病常常侵害免疫力低的儿童和老人。
(4)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做好防护:避免受伤,及时处理皮肤患处。
(5)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麻风病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痊愈的。
(6)避免与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避免与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疫情严重的时候。
(7)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对于已经感染麻风病的患者,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是防止病毒传播的关键。
组稿:李艳婷
图片:源自网络
初审:赵福华
复审:阎爱军
编辑:刘 文
制作:胡新璐
终审:李国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