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博导教你写论文

学术   2024-11-21 12:28   上海  
能发顶刊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创新点,但是被审稿人拒绝的理由却总是有很多共同点:不够创新、前言表述不清、学术性不足、无法反映最新进展……
将复杂的思路和纷乱的数据整理成一篇文章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怎样润色一篇文章,才能吸引到审稿人的注意,提高文章的投稿命中率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雪峰老师通过《科技论文写作指南》这本书,针对理工科学生在科技论文写作上碰到的种种问题,从科研思维、写作技巧、注意事项各方面展开指导。
点击下方,即可优惠购书
Part.1

起步:为什么要学习科技论文写作?

第一个好处:提高论文的投稿命中率

在学术界有一句话——publish or perish(不发表,便作废)
只有写好论文,你的投稿才能够以更大的概率被接收,从而发表出来。
很多初涉科研的新手,认为一篇科技论文好不好,最重要的是里面包含的“创新点”好不好。然而,有很多创新点很好的科技论文,因为写作的问题,让好想法埋没在混乱的结构、跳跃的逻辑和粗糙的图表中,从而一次又一次被拒稿。
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技巧,不仅可以让创新点被审稿人看到,更能大大提高论文中创新点被认可的可能性。

第二个好处:培养严密而清晰的逻辑表达能力

我们很小就开始学习议论文写作。作为一篇目的为“说服别人接受观点”的文章,其写作方法可以总结为提出论点、找出论据、进行论证。然而应试教育阶段更加注重文采、排比、对仗、引用等文学性的效果呈现,往往容易忽略论证的严密性。
“晓之以理”的表达,是用扎实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过程和简明清晰的论述来说服他人。这种逻辑表达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软实力。
通过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不断地、刻意地训练,你就能逐渐学会严谨而清晰地表达观点。当你写出多篇科技论文并且顺利发表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表达清晰的人。

Part.2

进阶:怎样在海量的论文中吸引到审稿人的眼光?

一篇科技论文由几个关键部分组成:标题、摘要、引言和正文。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效应”,在一篇论文中,位置越靠前的部分往往越会影响审稿人对一篇论文的整体观感。在这本《科技论文写作指南》中,作者全方位对论文中的每一个重要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标题:高浓度提供信息

科技论文的标题通常只有两行,最多也就是十几个字而已。因为字数的限制,标题所包含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个合格的论文标题至少应该回答这3个问题——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好在哪儿?怎么做的?
在密集给出关于论文的核心信息之外,标题还可以通过“戴帽子”的方法增强趣味性,达到“有趣、吸引人”的效果。很多情况下,这个“帽子”会和众所周知的俗语甚至电影有关,例如书中提到的下面这篇论文的标题: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形象有趣地表达了通过一个玻璃类透明物体的二维图像构建出该物体的三维模型的含义。
所以,你知道“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这个“帽子”来自哪一部电影吗?(答案见文末!)

摘要:直接引起阅读兴趣

作为一篇科技论文的作者,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推销员类似。审稿人作为你的客户,通常没有充裕的时间细致入微地阅读你的论文。但他们会给你一个机会,就是看完你的摘要。所以摘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在写摘要时,有几个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切入问题太晚;不提问题,直接围绕方法改进;批评别人的缺点之后自己没有做针对性的改进;全面介绍系统;介绍自己算法带来的益处时不够具体……
那么,应该如何写摘要呢? 
比如在《科技论文写作指南》的第7章中,刘雪峰老师结合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分析作用,对于摘要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赶快打开这本书,看看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吧!
(通过采样压缩,讲解写摘要应突出亮点)

相关工作:常被忽视的重点

相关工作(related work)在很多人眼里是科技论文中不太重要的部分。很多人会这么想:“相关工作不就是罗列出和自己论文相关的一些工作吗?这个真的那么重要吗?”
然而,相关工作的确很重要。很多人的论文之所以被审稿人拒稿,就是因为相关工作没写好。很多被拒稿的论文的审稿意见里,都会出现类似这样的话:“这篇论文的作者,遗漏了某些重要的相关工作。”对于一篇学术论文而言,重要相关工作的疏忽属于“遗漏重要工作”。
在《科技论文写作指南》这本书中,作者指出相关工作要实现下面3个目的。

首先,让审稿人看出,你精通这个领域。

其次,让审稿人明白,你的工作和别人的工作有较大区别,甚至根本“没有人做过”。

最后,让审稿人“从情感上”相信,你的工作比别人做得好。

Part.3

写作指南,到底指导了什么?

《科技论文写作指南》从理论层面介绍了科技论文的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引导读者如何阅读科技论文、挖掘自己科研过程中的创新性,帮助读者培养清晰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书中给出的找到创新点的几条思路)

操作上的指导

许多初涉科研的学生认为,在动笔之前,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只有做完大量的实验、整理完所有数据、归纳好创新点,才能开始动笔。
其实不然。最开始的想法无需完美,只要能够用某些初步实验验证基本可行即可。然后就可以开始写作,通过写作不断完善,与人讨论。通过反复迭代,就能够写出一篇好的论文。 
像这样的例子在《科技论文写作指南》中还有很多,作者凭借丰富的论文发表经验,在你的科研路上以“外援”的角色帮助你,补充导师和同门在日常工作和小组会议中无法提供的更为细节的工作技巧。

思维上的提升

许多学生认为,一篇“厉害”的科技论文,需要很多公式,看起来复杂,还不能让别人轻易看懂。
而事实恰恰相反,好的科技论文一定要清晰。
清晰的论文,需要清晰的故事线和清晰的逻辑链条,具有犀利的观点和真知灼见,直指核心。 只有清晰的论文,才可以让“缺乏耐心”的审稿人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力气,理解并欣赏论文中的最大创新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并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你的科技论文写作中,你在收获论文顺利发表的同时,更会成长为一个“观点犀利,逻辑严密”的人。这种建立在严密逻辑上的表达力,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软实力,不仅有助于论文写作,更会助力你未来的职业发展。

Part.4

结语

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刘雪峰老师,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获最佳论文奖或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在这本书中,他将贯穿科技论文的7大内容版块娓娓道来,从创新点、标题、摘要、引言、相关工作、系统设计、实验、讨论和总结等方面介绍科技论文写作。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李葆春说:“刘雪峰老师的这本书虽然是在讲怎么写论文,但我认为其实也是游离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在讲如何一丝不苟地追求细节的完美。”
AI学术教育平台“学术志”创始人学君评价本书“不仅是一本写作技巧指南,更是一本培养科研思维、提升科研品位的宝典,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跨越了学科的边界”。
论文写作注定是科研过程一项绕不开且重要的工作,不妨让你的科研生活从今天开始产生一些有趣的变化。
就从《科技论文写作指南》这本书开始吧!
点击下方,即可优惠购书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这个“帽子”其实出自2016年的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该片英文名为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END—

推荐阅读:
👉《Python可视化教程》,优惠中!

pythonic生物人
分享AI、Python/R可视化、统计、科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