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林|二十三军在军博

文摘   2025-01-01 17:27   黑龙江  

如果把国家博物馆比作中华民族的宗祠,那么军事博物馆就是人民解放军的祖庙,每到京城,我总要抽空到那里去“寻根问道”。在列祖列宗面前,拂去市俗的尘埃,静静的想一想,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走过怎样的路,今后要走向何方?
在我心中,军博有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峰紧紧相联,那山峰就是近百年来,我军涌现出来的一个个战功卓著的将帅和众多的英雄模范人物,每一位都是仰止的高山。

年纪大了以后,再走进这里,更多的情愫是怀旧,那里有我的青春,我的挚爱。说句题外话,如今的军博,展陈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恕我直言,这些调整有些是必要的,有的则显得“急功近利”而缺乏历史的沉淀。我把这一孔之见写在了留言簿上。
二十三军作为有着红军血脉的老部队,作为华野主力,抗美援朝回国后又一直独守北部边疆,在人民解放军的军史上当然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让我惊喜的是,二十三军竟有四位英雄的照片和事迹堂堂正正地挂在了军史馆。我注意到,这在七十个野战军和其他陆海空军军级建制中,绝无仅有。
第一位是1953年7月6日牺牲在朝鲜战场的特等功臣许家朋。

许家朋是安徽绩溪人,67师200团9连战士。在石砚洞北山战斗中,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被敌暗堡机枪火力所阻,他主动请战炸碉堡。在逼近敌暗堡后,他发现炸药包受潮失效,毅然挺身扑向暗堡谢孔,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以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道路。在抗美援朝胜利后,许家朋与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伍先华、孙占元、邱少云、李家发、杨连第、杨春增、杨育才、胡修道等12位同志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共和国英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许家朋的名字还被列入《辞海》。他的家乡被命名为“家朋乡”。据考,在世界战史上,奋不顾身堵枪眼的英雄有三位,一位是卫国战争时苏联红军士兵马特洛索夫,另两位是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和许家朋。
第二位是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刘英俊在佳木斯舍身拦惊马,救下六名儿童,英勇献身的事迹家喻户晓。我记得当时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通栏社论《人民的好儿子》。
刘英俊是六十七师二团重炮连战士,吉林长春市郊人。我在军政治部组织处工作时,曾仔细看过刘英俊的档案资料,也向部里当年参加刘英俊事迹核实和宣传的老领导、老同志咨询过,了解了刘英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刘英俊是一位有鲜明个性的英雄,但很真实,很可爱。应当承认,刘英俊的宣传报道,那个年代的痕迹很重,但“人民的好儿子”的定位,与我党我军的宗旨契合,让他经受了历史的磨洗。建国六十周年时,经中央批准,刘英俊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建国七十周年,被国家表彰为300名“新中国最美奋斗者”之一。刘英俊的家乡也被命名为“英俊乡”。
第三位是全军首批挂像英模,六十九师炮兵团参谋长苏宁。

苏宁的事迹人们都熟悉。当年我在军组织处长任上,苏宁负重伤的次日,就随丁永顺副主任去医院探望并初步踏察了投弹现场。很快就奉命带队去调查核实苏宁事迹。在哈尔滨市郊柞树林六十九师医院,我们亲眼见证身负重伤的苏宁,顽强坚持六天七夜,最后停止了呼吸。沈阳军区党委向中央军委呈报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的报告和简要事迹,最初是由我和处里的同事王和平在沈阳文官屯起草的。
转眼间,苏宁同志离开我们也三十多年了,但他想现代化,钻现代化,干现代化的儒将形象,永远定格在军史中。苏宁就读过的小学被命名为“苏宁小学”。
第四位是珍宝岛战斗英雄冷鹏飞。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央军委授予了十位战斗英雄,二十三军有四位,六十八师二〇二团的冷鹏飞、王庆容、华玉杰,六十七师二一团的杨林。我1970年刚入伍时与二二团住一个大院,当时冷鹏飞负伤住院后又疗养,一直没见过他。之后,冷鹏飞先后任团长、师副参谋长、师长,1978年底我调到军组织处,冷鹏飞时任副军长,经常相见。那时冷副军长还不到五十岁,但沉稳持重,不像那个时代“火箭干部”那般张扬。军部礼堂放电影,中间位置是留给部门以上首长和夫人的,但在我的印象中,冷副军长从来不去坐。不久冷副军长下派六十八师任师长,还兼不兼副军长记不清了。在他任师长时,每次去六十八师都去他的办公室看看首长。我愿意听他讲珍宝岛战斗的细节,尤其是他讲这场战斗暴露出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退休前,冷鹏飞又调回军部,恢复副军职。我曾建议冷副军长写回忆录,他笑而不答。建军90周年之际,冷鹏飞被授予首批“八一勋章”。军队设立的“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如今,冷副军长己年过九秩。
草之精秀者为英,人之拔群者为雄。应该说这四位英模所受旌奖的规格和影响都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的老部队骄傲,为我们的前辈和战友骄傲。
四位著名英雄出在二十三军有偶然性,然而更有其必然性。因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二十三军一直是孕育英雄的热土。军的历任首长都善于抓典型,立功运动就是我们军在解放战争初期首创的。曾任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的戴学江上将总结了六条二十三军的传统作风,其中就有“善于抓典型,以英雄模范事迹激励部队”。刘英俊牺牲后,曾作事故处理,后经时任六十七师长,后任军长黄浩同志现地勘察,并听取周围人民群众的意见,最终认定了刘英俊的英雄行为。在调查宣传苏宁的全过程,时任军政委董宜胜、军长吴玉谦每一节点都对我们具体工作人员耳提面命,把关定向。时任六十九师师长,后任军长的柳凤举对宣传苏宁倾注了心血,人民日报发表的苏宁的长篇通讯《向焦裕禄那样做官,向雷锋那样做人》的标题,就是取自他起草的苏宁悼词,还有两句是“像陈景润那样钻研军事学术,像王杰那样英勇献身”。这四句概括,使苏宁宣传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得到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理论家邵华泽同志首肯。正是这篇文章,引起了时任军委主席江泽民的注意,他亲自调阅苏宁写的军事论文,给予很高评价。记得苏宁舍己救人的当晚,柳师长给我打来电话,详细介绍苏宁的壮举和生平事迹,邀我尽快去,整整谈了一个小时。尽管事过三十多年了,柳军长也己作古,但他那沙哑低沉而又急迫的声音犹在耳畔。
有人说现在是多元的社会,英雄的时代己经过去了。我要说的是,一个时代没有英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产生英雄的土壤。有鉴于此,我们要永远崇尚英雄,讴歌英雄,使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这支人民军队的雄性基因薪火相传,不要让老虎的后代变成猫!

【作者简介】陈晓林,23军老兵,曾先后在68师、军政治部、69师政治部、通信团、军组织处、坦克旅工作过。

《23军战友网》

微信:L315488188

邮箱:systv@163.com

23军战友网
战友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