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成功的征途上,思维模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面对地上同样的几块砖,强者能联想到摩天大楼的宏伟,而弱者仅能看到一堆无用的石头。
若一个人被“弱者思维”所束缚,便会在失败的漩涡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以下四种“弱者思维”,若你发现自己也有,务必努力摒弃:
1
差不多思维
胡适曾描绘过一个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先生在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他的“差不多”性格。
有一次,他母亲让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当母亲责怪他时,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在学堂里,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回答是陕西。先生纠正说是山西,他却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差不多先生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虽然会写会算,但总是不够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因此经常受到掌柜的责骂。
有一天,差不多先生突然得了急病,家人急忙去请东街的汪医生。然而,一时寻不着汪医生,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他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结果,这位牛医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生活中,许多人也抱有“差不多就行”的敷衍态度。
然而,这种看似微小的差距,在日积月累中会逐渐拉大,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
真正的佼佼者,对待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绝不轻言妥协。
人生在世,最应惧怕的是“认真”二字,因为真正的强者,从不苟且行事。
2
巨婴思维
所谓巨婴思维,即指那些虽然生理已成熟,但心理却如婴儿般脆弱,缺乏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虽已成年,却拥有婴儿般的心态。
无法接受非预期的对待,一旦遭遇便陷入忧郁;面对挫折更是束手无策,内心轻易崩溃。
但请记住,江湖从不相信眼泪,社会也不同情弱者。
脆弱只会成为你的软肋,而非优势。
真正强大的人,都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
他们能够承受各种磨砺与痛苦,活得更加坚强。
3
逃避思维
钱钟书在《围城》中塑造的方鸿渐,便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典型。
他志向远大,自尊心强,却又不肯努力,整天混日子,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出国留学时,他吊儿郎当,毕业时只能买一个假博士文凭应付了事。
回国后,他又靠关系进入三闾大学执教,但因为没有真本事,只能被校长安排去教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
方鸿渐对此十分不满,每天都抱怨工作,不是嫌弃工资低,就是怨恨同事排挤他。
最后实在混不下去,他只能灰头土脸地离开了三闾大学。
方渐鸿固然可怜又可笑,但细品之后,你就会从他身上发现很多当下人的影子。
逃避历练、放弃成长,只会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然而,生活总是困难重重,麻烦不断。
唯有学会咽下苦水,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问题,方能过得游刃有余。
4
反刍思维
反刍思维,即指当人陷入负面思维时,会不断自我强化这种负面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痛苦的因素上。
有些人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后,便耿耿于怀、难以释怀。
他们反复咀嚼这些不快,结果越陷越深、越想越郁闷。
心理学家指出,每次的选择、纠结与焦虑都会消耗心理能量。
真正折磨我们的,并非过去的伤害与不如意,而是我们过度放大想象中的痛苦。
人生漫漫,这是一个不断经历与释怀的过程。
过度缅怀悲伤无法消除昨日的伤痕,只会耗尽今日的能量与明日的希望。
凡事看开一些,生活才会更加顺畅。
放下心中的“意难平”,让阳光照亮你的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