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最初发表在1987年第1期的《北京文学》上。这部小说以十八岁的少年为主角,通过其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揭示了成长的艰辛与复杂,展现了在人生旅途中遍体鳞伤后的真正成熟。
ONE
作者简介
从小县城牙医到大作家——余华
余华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后成为著名作家。当被问起自己成为作家的原因,余华回答说:“写小说是因为不想当牙医,不想上班,想睡懒觉。”“躺平可以是人生的目的,但不应该是人生的路径!”
TWO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一个十八岁的少年,满怀期待和憧憬,开始了他的初次远行。他渴望征服巍峨的高山,走遍崎岖的道路,去看不同的风景,认识更多的人。
然而,现实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
他先是遇到了一辆抛锚的卡车,并成功搭上了顺风车,但随后车再次抛锚,接着一群人来抢卡车上的苹果。少年为了维护正义,与抢苹果的人发生了冲突,最终却遍体鳞伤,孤独无助地躺在抛锚的车前。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被殴打、遭背叛、受磨难等一系列打击,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成长之路。
THREE
主题思想
一、成长的痛苦与收获
小说通过十八岁少年的远行经历,生动地展现了成长的艰辛与复杂。少年在旅途中遭遇了种种挫折和磨难,如汽车的抛锚、苹果的被抢、司机的背叛等,这些经历让他遍体鳞伤,孤独无助。然而,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从而获得了真正的成长。少年逐渐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复杂,学会了独立思考和面对生活的挑战,这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小说中的少年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踏上了远行的旅程。然而,现实的旅途却与他最初的理想大相径庭。他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不得不面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让少年深刻体会到成长的无奈和艰辛。同时,也让他逐渐明白,理想虽然美好,但现实却更加真实和复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勇气去面对。
三、人性的探索与反思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样,包括善良的司机、贪婪的山民以及冷漠的路人等。这些人物的行为和态度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少年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学会了如何辨别和应对不同的人性。他既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暖,也看到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残酷。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探索,让少年更加成熟和深刻,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自我认知与成长
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少年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幼稚和天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这种自我认知的过程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让少年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强和勇敢,能够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未知。
FOUR
金句摘抄
1.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2. 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
3.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4. 内心世界存在的必要就是为了抵抗外在世界的不合理。
5. 在深夜人静的时候,把心掏出来自己缝缝补补,然后睡一觉,醒来后又是信心百倍。
6.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
7. 年轻人走出精神内耗的最好方式,是理解,接受,放下和改变,最重要的不是想,而是要行动去做。
8. 遇到困难就意味着,命运在向你招手了,让你们走向一个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