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丁津泰教授(下图)被任命为西交利物浦大学数学物理学院院长。丁教授是后量子密码学领域(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的国际权威专家,相关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Cryptology、国际密码学会议(Crypto)、欧洲密码学会议(Eurocrypt)等密码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
在加入西交利物浦大学之前,他已在国内外多所知名学府留下了深厚的学术印记。
丁教授于1995年在耶鲁大学数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后,受邀在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工作数年,然后任教于辛辛那提大学,2020年加入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教授密码学课程。
后量子密码学是一种旨在保护通信安全,使其能够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的密码学技术。这种技术的发展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的威胁,这些量子计算机有可能破解目前广泛使用的公钥密码系统,从而威胁到互联网及其他数字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从理论数学到应用数学再到后量子密码学,“有趣”,始终是丁教授选择研究方向的追求。
丁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学读本科时选择的是计算数学,而他希望探索更具挑战性和深度的领域而选择进入中国科技大学,于是跟随华罗庚的学生陆洪文教授研究数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通过证明德国数学家C.L.Siegel提出的一个猜想,因此获得了由中国数学会颁发的钟家庆奖。
“我学计算数学,所以我懂计算,而密码学中计算非常重要。我又学过很多年的数论,后来在耶鲁研究的量子群和代数表示论里面一些概念我也能用上,我积累的知识在密码学的应用中几乎是无所不用的。”
自2000年起,丁教授便投身于后量子密码学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全球先行者之一。
“破解密码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但结局只有两种可能:成功或失败。从结果出发的破译过程非常吸引我。”
丁教授于2011年发明的Ding exchange(丁氏密钥交换法)对谷歌浏览器采用的后量子密钥交换算法NewHope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获得了谷歌的认可。
“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机构、企业来说,如果要保证信息安全,现在就必须要做好抵御量子计算机威胁的准备。”
丁教授还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唯一的抗量子密钥交换标准 ML-KEM(FIPS 203,原名 Kyber)的设计者之一。他不仅是首个量子密钥交换技术的发明者,也是该技术的专利持有人,该专利是 ML-KEM 授权给 NIST 的两项专利之一。
后量子密码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领域,未来丁教授将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组建后量子密码学研究团队和实验室继续从事后量子密码学的研究并推动后量子迁移产业化的发展。
他还强调数学与物理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并倡导数学教育与实际工业应用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
丁教授表示:“数学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和公式的推导上,更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我希望我们的课程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
记者/ 刘沁茹
编辑/ 寇博
新媒体/ 林笑笑、马雅君
监制/ 胡秋辰
听说XJTLUer会反复爱上这里的秋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西浦学生团队又获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