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目录

学术   2024-11-08 00:00   上海  

2024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封面及目录



摘  要


01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破立”方法

陈金龙,吴智楠



【摘  要】“破立”方法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制度建设的重要方法。从制度规范、整合、激励、教化功能看,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中运用“破立”方法,有利于调整和变革社会规范、整合和盘活社会资源、重构制度红利格局、引导社会价值观变革。基于质量、着重点、时序的分类标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破立”方法的历史实践,分别经历了从“大破大立”到“小破小立”,从“以破为主”“以立为主”到“破立并举”,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和“边破边立”的交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破立”方法具有丰富内涵,即以中国共产党为“破立”主体,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破立”对象,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实际出发、稳中求进、与时俱进、分类推进为“破立”原则,以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为“破立”导向,以制度存量改革和制度增量改革并行、系统集成和全面协调推进制度改革为“破立”进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制度建设的“破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破立”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作者简介】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吴智楠,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02

基于文明、现实与价值维度的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论析

郭  强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实践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丰富的文明内涵、现实内涵和价值内涵。具体来讲,文明维度呈现出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现实维度表现为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推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遵循;价值维度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的发展属性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郭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03

文化消费主义消解主流文化的

内在逻辑、运行机理与作用方式

曹洪军,雷宜静


【摘  要】文化消费主义本质上是受资本驱动、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内核的一种非主流文化,与我国主流文化内驱动力相异、价值目标背离、功能作用背反。两者的天然张力构成了文化消费主义消解主流文化的内在逻辑。从运行机理看,文化消费主义以文化资本操控冲击主流文化的价值理性,以个性话语叙事削弱主流文化的自觉认同,以算法权力介入销蚀主流文化的主体坚守。生产内容速朽化遮蔽主流文化的价值意蕴,叙事表达虚无化消弭主流文化的守正创新,文化信息碎片化侵蚀主流文化的脉系根基,是文化消费主义消解主流文化的作用方式。


【关键词】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主义;主流文化


作者简介】曹洪军,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雷宜静,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04

新时代道德良序优化机制的建构进路

孙  泊


【摘  要】新时代意味着理性平和、和谐有序、优美纯真的道德良序的全面建构。新时代道德良序的全面建构,可以从价值认同、利益协调、制度创新以及德法耦合等四个方面进行整体协同优化。其中,价值认同是道德良序建构的内在机制;利益协调是道德良序建构的现实机制;制度创新是道德良序建构的保障机制;德法耦合是道德良序建构的实践机制。只有通过新时代的价值引领、利益调适、制度驱动以及德法兼备的优化机制,才能在实践层面建构起符合美好生活、契合时代精神、体现人民意愿、彰显国家形象的新时代道德秩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道德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道德良序;优化机制


【作者简介】孙泊,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






05

人口新常态下我国需求结构转型研究

左学金


【摘  要】投资与出口超强、消费较弱是长期以来我国需求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超低生育率、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强一弱”的需求结构特点产生影响。为缓解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破除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迫切需要加快我国需求结构转型,减少对物质资本的边际回报较低的投资,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边际回报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或相关消费。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落实中央提出的“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医疗卫生与基本社会保障的投入,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这些做法在中短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在长期可以促进我国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和增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


【关键词】人口负增长;老龄化;需求结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消费


【作者简介】左学金,南通大学商学院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06

长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对企业创新的

影响研究

周  耿,范从来


【摘  要】采用百度迁徙、百度指数两项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测算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水平,并结合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该地区的要素流动规模、结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要素流入规模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流入要素来源地的多样性与企业创新呈现出正向的关系。上述结论经过内生性识别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揭示了要素流入结构与企业创新关系的机理:一方面,来自边缘地区的要素流入产生了长尾效应和充分的多样性,导致其相较于来自中心地区的要素流入更能够促进本地企业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差异更大的要素对于丰富创新“基因库”具有更大的互补价值,导致其相较于低文化差异的要素流入更能够促进本地企业创新。鉴于此,提出了推动更大范围的一体化、促进创新要素的共享和维护创新资源的多样性等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企业创新;要素流动;大数据


【作者简介】周耿,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王慧颖,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范从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07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协同进阶实践探析

杨  龙, 叶美兰


【摘  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锚定区域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整体协同,取得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实践新成效。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示范区三地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统筹构建跨域共治新机制、优化塑造生态环境新风貌、联动打造对内开放新平台、完善提升域内服务新层级,在协同进阶的路径上为跨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也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实践开辟了新境界。


【关键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进阶;新发展理念


【作者简介】杨龙,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叶美兰,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08

人工智能时代的《民法典》医疗数据

规则体系研究

王  竹, 唐先勇


【摘  要】《民法典》基于第127条数据治理一般条款初步构建了医疗数据规则体系的雏形,主要以医疗数据中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权属规则、授权规则和保护规则的形式体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民法典》医疗数据治理取向应由“保护优先”转变为“保护与应用兼顾”,根据公开性、敏感性和应用场景进行类型化展开。医疗数据权益属于人格权列举种类之外与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相关的其他人格利益,应归属于患者。依托医疗数据类型化进行分层动态授权,将授权规则纳入诊疗行为、人体临床试验和医学科研等场景中的知情同意范围。将保护对象扩展到全部医疗数据,区别规定敏感医疗数据、非敏感医疗数据和公开医疗数据的保护规则,区分侵害医疗数据造成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害的法律适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民法典》;医疗数据规则体系;医疗数据类型化


【作者简介】王竹,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数据安全防护与智能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研究员;唐先勇,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09

我国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的

正当性及其适用

董春华


【摘  要】我国医疗侵权案件的原告胜诉率为79.5%,但原告很少获得全额赔偿,94.8%的胜诉原告仅获得部分赔偿。我国司法实践形成并长期适用的医疗损害损失分担的规则是广泛允许患者疾病与医疗过失共担损失。学者严厉批评上述规则,但这一评判并不客观。基础性疾病常与医疗过失结合致患者损害,鉴定意见确定的原因力在判决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缓解医患矛盾之需的政策需求,它们共同推动了上述损失分担规则的形成。该种损失分担规则符合侵权法的因果关系和责任分担规则,是我国法律框架下平衡医患双方利益的明智之举。基础性疾病与医疗过失结合和生存机会丧失是我国司法实践适用上述损失分担规则的主要类型,二者适用条件、责任构成和赔偿范围都有所不同。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受诊疗人工智能的影响,患者和医院分担损失的比例将发生变化;诊疗人工智能致害适用产品责任规则时,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被产品责任分担规则所替代。


【关键词】医疗侵权;损失分担规则;基础性疾病;生存机会丧失;诊疗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董春华,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

非营利组织监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基于“制度—文化”理论的分析

康晓光, 秦彬彬


【摘  要】监事制度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对其有效性的探讨。由新制度主义理论切入,构建非营利组织监事制度有效性“制度—文化”模型,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多案例分析,研究发现:非营利组织的监事制度、组织文化、主导者态度、监事态度和能力、监事行为、理事会和秘书处的配合度,对于监事制度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监事有所作为是监事制度有效的必要条件。监事行为受到制度规则、组织文化和主导者态度的强烈影响。在已经具有监事制度规则的条件下,监事制度有效性取决于组织文化和制度相关人的态度,即“文化发挥决定性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非营利组织监事制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因果机制,对于提升非营利组织监事制度有效性,改变长期以来的内部监督缺失局面,推动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监事制度;监事制度有效性;新制度主义


【作者简介】康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秦彬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11

汪曾祺1990年代小说的“高邮变法”

陈思广, 金洋洋


【摘  要】1990年代,在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观念驱使下,在读者批评的推动与怀乡姿态的迁变中,汪曾祺决心告别其田园牧歌的风俗画小说写作范式,实施“高邮变法”,即其高邮小说的人物围绕人的现代化立场,从古典主义的诗境中人转向现代意识高蹈的现实的个人;叙事重心从对风俗民情的散淡描摹转向人物对传统观念、生活的叛离行径;思想主旨从对浪漫乡土的诗情歌赞转向对乡土社会中人的现代化呼唤。“高邮变法”标志着汪曾祺小说创作打破传统标签,实现其熔古今为一炉的艺术理想,彰显出鲜明的现代性。“变法”后的小说克服了新时期浪漫主义乡土小说普遍泛滥的牧歌情调与现代意识淡薄的问题,开拓了以特殊的地方色彩为用、以普遍的现代人思想为体的新乡土小说范式,为当代文学的地方书写提供了一种经由传统地方而召唤现代中国的路径与启示。


【关键词】汪曾祺;1990年代小说;高邮变法;人的现代化


【作者简介】陈思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洋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12

卞之琳文学批评论绎

刘成才


【摘  要】卞之琳的文学批评与其诗歌、翻译和学术研究相互映照,共同构成其丰富的文学世界。他的批评一反其诗歌克制、沉思风格,凸显强烈的批评主体性,是真正的“个人的抒情”。他的批评既是对自己生命体验的捡拾,更是对自我和历史命运的深刻感受。个人“小史”与现代文学“大史”汇融,“归入史乘”是其价值型构。他的批评具有艺术自觉,重视语言,体现了对汉语内在规律及白话新诗格律的理性思考;文体多样,回忆体和序言是其重要批评文体;语言自然质朴,情感自然流露,形成冲淡风格,达到了“最艺术的化境”。卞之琳的文学批评具有以批评推动中国文学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的深层追求,足以与其诗歌、翻译及学术研究并肩,成为“独立的艺术”,对今天的文学批评具有警醒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卞之琳;文学批评;美学追求;价值型构;艺术自觉


【作者简介】刘成才,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






13

传统水利思想资源的主要内容及时代创新

吴默闻


【摘  要】在长期利用水治理水的实践中,中华民族的先贤留下了丰富的水利思想资源,包括提出“水利”概念并揭示其本质内涵,制定变水害为水利的治水方策,确立以民为本、治水者治国的治水理念,形成科学严谨、求实奉献的水利精神。传统水利思想资源凝结着中华民族水利先贤的经验、智慧和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吸收和借鉴传统水利思想资源与精神气质,结合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水利思想和治水方针,为做好新时代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关键词】中华传统;水利;当代价值;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吴默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研究中心、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封  底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本学术平台旨在发布历史学、金石学、民族学、文字学等学术资源,包括书讯、期刊目次以及重要论文等,打造覆盖港台、日本、韩国的学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