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古建
Vol.58
荆头山汪氏宗祠
阳新汪氏宗祠坐落在阳新县荆头山农场的造屋厦庄,这里是汪姓族人的聚居地。宗祠所处之地,左侧仿若蟠龙盘踞,右侧恰似伏虎蹲守,背后靠山连绵十余公里。汪氏宗祠总占地面积达 30 余亩。其前排宽度 54 米,后排宽度 29 米,总长 99.9 米,总建筑面积 4300 余平方米,宗祠前的祭祀广场面积达 4500 余平方米,足可容纳 5000 多人同时在此祭拜。
宗祠整体建筑呈现出徽式建筑风格,是一组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它采用四进式院落布局,主体建筑包括门厅、大殿、正殿、八轩厅、敬祖堂,两侧的厢房和走廊则作为附属建筑,与主体建筑相得益彰。每进院落之间都有回廊巧妙连接,使得整个宗祠建筑浑然一体。其总体布局别具匠心,从公路进入,步入广场,踏上九级踏步,抵达宗祠门楼。门厅之上的二层是戏台,三层则是汪氏文化纪念馆,承载着汪氏家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门厅后面是露台天井,两侧结合门楼布置着 26间厢房,这些厢房作为各案、各庄门的公房,各有其用。而第二、三、四重分别是宗祠的大殿、正殿和八轩厅,从第一进院子向内望去,108 根堂柱整齐而规律地排列着,彰显出一种气派而庄严的气势,天井两侧的走廊则如丝带般将各部分连接起来,使整个空间更具层次感和连贯性。
宗祠由门楼、大殿、正殿、八轩厅、敬祖堂五重组成,各重建筑各具特色,又相互照应,前低后高,呈梯次排列,既顺风顺水,又显得富丽堂皇。宗祠正门中央,“汪氏宗祠” 四个大字嵌刻其上,金光闪耀,流光溢彩。走进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墙梁上的题词书画,这些作品五彩缤纷,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其中,书法大家汪钟鸣的作品《忠孝堂》以及对联 “唐封越国三千户 ,宋赐江南第一家” 尤为吸引眼球,汪钟鸣先生的书法飘逸潇洒,龙飞凤舞,给人一种宛若仙境的愉悦快感,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殿、正殿、八轩厅以及敬祖堂,每个主体建筑都比前面一个高出 30 公分,逐级上升,寓意着汪氏全体族人的生活能够蒸蒸日上,事业能够步步高升,体现了家族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祝愿。
这座宗祠是以纪念67世祖崇仁公,69世祖蒋公和69世祖靖公为基础,上溯至44世祖越国公汪华公而建,因此也被称为越国公汪氏宗祠,简称汪氏宗祠,它涵盖了所有崇仁公、蒋公、靖公的子孙,外延至越国公其他公支的子孙,是汪氏家族团结和传承的象征。
汪氏四十四世祖汪华公,生于 586 年,卒于 649 年,原名世华,字国辅,号英发。因需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名讳,故而改名华,其籍贯为新安歙县登源里,即今安徽绩溪县。
“唐封越国三千户,宋赐江南第一家”,此句是对汪氏家族荣耀的高度概括。越国公的子孙遍布五湖四海,汪氏族人中十之八九皆是他的后裔,故而才有了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说,由此可见汪氏在徽州的繁衍之盛与影响之广。
来源:阳新新阳网 网络综合
审核:王彦飞 编辑:汪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