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古建】龙港龙燕区第十三乡苏维埃机关旧址

民生   2025-01-10 17:37   湖北  


更多新闻,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阳新古建


Vol.62

龙港张家湾张氏宗祠

  龙港张家湾张氏宗祠位于龙港镇茶寮村张家湾,西南向25 度,平面呈长方形,面宽17米进深60米,面积约1020平方米:单檐砖木瓦房,硬山式顶,抬梁穿斗式构架,两侧山墙搁檩,小青瓦屋面,马头墙,装斗墙砌体。正立面为牌坊式门楼。门楼顶部为砖砌四叠式,小屋脊人字坡形,红色琉璃瓦覆盖,翼角起翘;正脊中间镶嵌万寿花图案,两侧各置一瓷游龙;正脊两端安装鸱吻。三开间,大门在主间,青石大门框。石门楣黑字茶寮学校”。门楣顶上有砖砌垂花门罩。垂花柱之间的托盘框黑底金字“张氏宗祠”。门楼左右次间各有一道门,门顶墙面也有砖砌垂花门罩,但有形无门。

  宗祠一进四重三天井(月台),依次是天井一前厅(戏楼)——月台——正厅——天井——后厅——天井——享厅。


  前厅檐墙内靠山墙处,各有一口长宽约1.2x1.2的小天井。戏楼与前厅共一体,人字坡屋面。戏台的平面呈“凸”字形,后台与前厅等宽;前台向月台方向突出。戏楼前方的月台长宽约为14.8米x6米,面积约 89 平方米,青石板地面;两侧的敞楼与戏楼的后台连成走马楼。正厅与戏楼隔月台相对,布局仿周代的“堂”:正面无墙、檐口左右各一楹柱。正厅与后厅之间的天井长3米,宽 7.5米。前后厅各有两排石立柱,每排4根。石立柱上部为抬梁式木构架,两侧山墙搁檩。

  两厅靠月台(天井)的檐口皆卷棚顶;厅内无屏风,故宗祠内从前到后可一望无余。后厅与享厅之间又一3 米x7.5 米的天井。天井两侧有耳房,其上是鼓乐楼。沿此天井两侧拾阶而上便是享厅,正面也无墙。神龛在享厅的正中,两侧各一厢房。宗祠的梁枋、石柱础等构件皆有精美的雕刻。

  张家湾在龙港镇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位于龙港河支流桂花河畔。是以张姓聚居村落。清乾隆甲寅重修的《裕裔堂·张氏家谱·受姓渊源考》谓,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轩辕生少昊。少昊第五子挥发明了弓,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其子孙世代掌此职务,遂以为氏,是为张姓。又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春秋时,晋国人名解张,字张侯,为晋国卿士。三家分晋后后(公元前490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张侯的后人以其字为姓,是为张姓的又一起源。据《张氏宗谱》载,阳新张氏与中唐时期的张宁有关。玄宗天宝十年(751),张宁登进士科,后历任相王府司马、御史大夫等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宰相杨炎被赐死。张宁震惊之余辞职归隐。在去长沙看望兄长的途中,见武宁山水秀丽便定居于此。张宁的第六个儿子张獾的后人张接枢又从武宁迁到今天的龙港桂花河畔。

  据厅内墙面一石碑所记,此宗祠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1928年4月,共产党员张召红领导茶寮农民武装暴动,指挥部设在张氏宗祠。1929 年,宗祠为龙燕区第十三乡苏维埃机关所在地。1930年3月,宗祠为红军后方医院的分院,可接收伤病员七八十人。次年春,分院迁至岩泉。
  1950年后,宗祠一直是中心小学校舍和村落及生产队的公共活动场所。“文革”期间,匾额、楹联和部分木构件的雕花被作为“四旧”而损坏。今宗祠内的匾额楹联皆为近年修缮时复制。1981年12月30日,此宗祠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各单位迁出。1984年,族人集资8000余元小修。1990年代末,小学迁入新校舍,但宗祠仍是学生们的公共活动场所。1997年,族人再次集资修缮。今此宗祠由小学、村和族人共同管理,既是族人祭祀祖先和议事的场所,也是村级小学学生和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

  

往期回顾

【阳新古建】太子徐家祠湾徐氏宗祠


【阳新古建】太子老街李氏宗祠


【阳新古建】古村落:龙港李家堡湾

【阳新名人】阳新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天国状元刘继盛
【阳新名人】曾国藩部将 清末名将江自康
●【阳新名人】一门文武四代臣 吴仲举 吴中复 吴则礼 吴玠 吴璘
【阳新名人】“铁御史” “布衣国师”陈光亨
【阳新名人】陆游的好友 南宋主战派文学家王质
【阳新名人】吴承恩、李时珍的好友吴国伦
【阳新名人】一窗明月是前身—晚清著名女诗人费墨娟
【阳新名人】陶渊明外公 无与伦比之阳新贤令孟嘉
【阳新人文】漫步胜利街,悠享慢时光
【阳新美食】太子豆腐美名扬
【阳新人文】老街三眼井的烟火
【阳新地理】阳新的前世今生

来源:《阳新古建》 阳新新阳网

审核:王彦飞 编辑:汪卫红

阳新新阳网
阳新新阳网www.435200.com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