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正是米酒销售的高峰期。2月10日,走进湖北楚寨发酵制品有限公司,一股米酒清香扑鼻而来。透过玻璃望去,繁忙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搅拌酒曲的糯米分装入桶。
这里,是向亮亮用心血浇灌的梦想之地。每一粒糯米,每一个酒曲,都承载着他的匠心。
16岁时,向亮亮离开家乡秭归县归州镇农村南下打工,2012年,为照顾重度肢体残疾的父亲和体弱多病的母亲,又毅然返乡子承父业。
父亲向成军依托祖传的中草药制曲秘方,做出的酵母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传统的手工艺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向亮亮意识到:“守着‘老手艺’不能只是重复,必须让它‘活’出新价值。”
创业之初,向亮亮一边向父亲潜心学习传统手工酒曲制作技艺,一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潜心钻研祖传的古法植物酒曲制作技艺,从选料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结合现代科技,改进了酒曲的制作工艺,使得这一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的生机。
2017年,他注册成立了湖北楚寨发酵制品公司,先后投资380多万元,在向家湾村建成了2400多平方米的生产中心,开始了规模化生产。2020年,公司注册了“楚寨牌”酒曲商标。随后,在秭归中小企业创业园设立营销中心,招募专业人才组建线上线下销售团队。
公司还适时开发了米露、米酒、甜酒等30多个新产品。如今,“楚寨酒曲”已形成家庭装、工业装、定制装三大系列产品,产品出口加拿大等地,成为秭归县特色产业新名片。2024年,公司实现产值1400多万元。
生产车间里,37岁的残疾人李丹丹正熟练地分装酒曲。“现在我在厂里工作包生活,每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人。”李丹丹的笑容背后,是向亮亮“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公司免费培训农户种植草药、参与生产。
目前,该模式已覆盖200余户家庭,带动农民就业1000余人,安置残疾人就业4人,人均年增收4万余元。2024年12月,在湖北省“才聚荆楚·创业湖北”2024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向亮亮凭借“楚寨发酵制品”项目斩获第四名,获得18万元创业扶持资金。
▲向亮亮(右一)
从曾经的打工少年到如今全国乡村振兴的先锋,从家庭小作坊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向亮亮的创业之路满载荣誉:他被宜昌市确定为“传统酒曲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被评为宜昌市“新型职业农民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他的故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