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规划建设的中国小鲵保护馆集保护、科研、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将通过展示中国小鲵的生活史、生存现状以及保护成果,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增强大众对珍稀物种的保护意识。保护馆建成后,还计划举办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如主题讲座、实地参观等,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小鲵的生存状况,共同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中国小鲵,是长阳独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恐龙同处一个发展时代,堪称珍贵的“生物活化石”。其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对水质、气温、植被等生态因素的变化异常敏感,是生态健康与否的重要“晴雨表”,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889年,一外国人最早在长阳榔坪镇发现了这种小动物,并将它命名为“中国小鲵”。由于濒临灭绝,1986年,它与大熊猫一起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也被生物学家誉为研究古生物进化史的“金钥匙”。
长阳大部分地区属山林、湿地,植被茂密,生态资源丰富,非常适宜中国小鲵的生存。自首次发现以来,中国小鲵已在长阳火烧坪乡、榔坪镇、崩尖子保护区等高海拔地区繁衍生息了百余年。近年来,长阳林业局通过安装红外检测相机、开展调查、广泛宣传等多种举措,保护中国小鲵栖息地,使中国小鲵的数量和种群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