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县城:群发家长银行卡信息,到底对不对?

2024-12-17 09:42   湖北  
有时候,我也挺无聊的。

比如,躺着的时候不安心睡觉,会翻翻身边的书本《平凡的世界》《大国县治》《危险关系》《亲密陷阱》等。

真正坐下来的时候,我又会翻翻手机,看看刀郎演唱会片段,看看崔小小,看看恩施大山里的卖货郎。

这不,看完刀郎的视频,我竟然搜了一个关键词——数字食堂。

简单了解了一下,没想到,越看越有兴趣。

“数字食堂”,简而言之,就是以“数字食堂”监管平台为核心,搭配校园消费管理、校园食材管理、校园财务管理等3个子系统,将金融服务融入校园规范管理,有效满足大中小各类学校的学生消费、食材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监管等全方位需求。

这真是一个好东西。

从目前了解的信息看,它可以规避很多潜在风险。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市民,我们都对此举双手赞成。

想出这个招儿的人,绝对是个人才。

这不,周边的学校立马行动了,通知写得很清楚:

“现根据刷脸(刷卡)消费系统的建设要求,需要每位师生办理一张校园餐进餐卡,由学校协同银行统一办理,并与银行卡绑定:现需贵家长提供银行卡号以便办卡,开户行为某银行某县支行,请您务必在12月某日前把绑定的卡号私发给班主任,由班主任统一和银行对接办卡事宜。”

这则通知没有任何问题,工作效率也值得点赞。

我们简单了解了一下:消费管理系统,主要是在食堂窗口设置刷卡或刷脸装置,金额直接从对应的银行账户中扣除,可以避免了学校或者工作人员接触资金,保障食堂经费安全。

这绝对是好事。

但是,有几个疑问,还是有必要提出来:

一、根据反映,个别学校的个别老师将填有全班学生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家长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信息的资料直接群发到工作群里,这种工作方式对吗?风险如何规避?

二、通知要求提供家长的银行卡,但没有对监护人和学生的真实关系进行程序性确认。换言之,是否提供任何人的银行卡都可以?如果是,这里面的潜在风险如何规避?如果出现盗刷他人银行卡的情况,怎么办?如果不是,学校和银行如何确认家长和学生的一对一关系?后续是否会通过相关渠道查询、侵犯个人信息?

三、为何相关银行不开辟相关板块,让家长自行填写信息,做到基本的保密?

四、个别老师坚定地告知家长,必须是本地开户的某指定银行卡,外地开户的无效。这是否属于误读政策?如果不是,那这样的要求,学校是否涉嫌为相关银行拉客户?

五、为学生统一办理校园卡,就可以规避以上问题。为何学校和银行不这样做?

这件事,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以上疑问明显与有关单位反诈的工作要求和宣传相悖。同时,从个人信息、资金安全的角度,是对家长的不负责任。

好事,可以慢慢落实,切勿操之过急。否则,容易跑偏走样。

我们对“数字食堂”建设积极支持,努力配合。但是,配套的相关问题,也要考虑清楚,严格落实。

另外,友情分享一点:我们在推进一个集体“大事”时,一般以红头文件为准。见到文件,才知道要求和目的,也有安全感和踏实感,推进工作时才会名正言顺,顺风顺水。

如果凡事都以老师的口头传达或者群发消息,势必会引发讨论或质疑,甚至是不必要的负面舆情。


英军眼
家乡,就是一天骂八遍,却不允许他人骂的地方。关注家乡发展,写生活烟火气。平平淡淡才是真,骂骂咧咧才是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