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县城,为何突然热衷于“刷脸”?

2024-12-19 22:24   湖北  


01

我们从不怀疑刷脸技术,更不怀疑数字技术应用。相反,我们非常高兴,科技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先进,吾辈之大幸呀!
我们非常支持刷脸技术的正当使用。去正规大型超市买个菜,“滴”一声,结账完毕。多顺利,还快。
但是,最近的两个刷脸事件,却让人多少免有些担心:
一、多所学校广泛收集学生家长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等信息,要在学校建立学生刷脸消费系统。
二、部分小区安装门禁卡,要求业主刷脸出入。
应该说,这两件事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值得支持和配合的。但我们担心的内容很简单:如此大规模的应用,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如何保护?

02

说到信息保护,按照我们粗浅的理解,无非就是两个层面:一、信息统计和信息录入时;二、终端使用时。
如果能把这两个层面的工作做好,其实信息是安全的。但是,很遗憾,他们未必能做好。
现在的一腔热情,满城轰动,无非是东施效颦而已。
我们之所以担心,是有原因的:在信息统计时期,=有个别学校的个别老师将含有学生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家长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的信息,群发到数百人的群里。
我们理解老师的无意、不谨慎,更理解老师急于求成的工作心理,但这也太不小心了。
说严重点,这扔出来的就是祸害,是涉及个人财产安全的隐患。
老师不小心,可以说是老师个人的问题。但相关单位、相关层面在布置工作时,没有做专业性的培训和辅导,那就不是个人的问题了。
既然连信息统计这第一步工作都做不好,谁敢相信后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所有的不信任,都是有缘由的。

03

而一些物业公司建立刷脸系统时,在操作层面,则更搞笑了。
据了解,物业公司给业主转发了一个公众号,让业主在公众号里面登记信息,包括业主姓名、房间号、身份证号码、个人刷脸录屏等。
而这个登记,没有严谨、规范的一对一确认环节。换句话说,只要你掌握了房号,不是业主,也可能登记成功。而房号,在这个公众号的页面,是可以直接选择的。
那么,这个登记,其实就是形容虚设。设置门禁,也是形容虚设。看似是防范小区安全,实则他人还是能够轻易进出的。
而在操作层面,每次进出小区都需要刷脸,势必就建立了完整的出入模型。换句话说,每一户全体业主每天的活动时间、轨迹、频次,物业是一清二楚的。
正常而言,如果相关的数据管理者是专业人士,并经有关机关确认,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人员,甚至可能只是临时工。没有专业知识,好奇心驱使,什么都可能发生。
那么,业主的安全如何保证?会不会有人在了解业主家的活动时间后,上门盗窃?对于单身业主,会不会有被凌辱的危险?
说实话,没办法排除这些。
难道,要“等出事了再说”?
学校一窝蜂要求刷脸,家长的财产安全,同样存在这样的风险。
另外,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家长绑定指定银行的银行卡,并且强制要求使用某支付软件。这个好奇怪哟!不觉得还没开始就已经侵权了吗?
现在的学校,真是管天管地管一切。

04

刷脸的初衷绝对没有问题,也是善良的。我们之所以谨慎,是因为我们对于小县城的工作人员持怀疑态度,我们不信任他们。
我们去医院,相关人员非常热情:“直接来就可以,来找我。”
我问:“不需要拿身份证吗?”
“不需要。”对方回答得非常干脆。
结果,到医院一看,相关单据已经打印出来,个人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一清二楚。
我们理解,医院的系统里有我们的个人信息,可以导出来。但是,技术上可以,不代表个人就可以轻易操作。涉及到患者信息的,应该有严格的相关保管措施以及取用方案,应该得到相关的授权,绝非个人(而且不是本人)报个姓名,就可以直接导出来。
如果都这样操作,那也太可怕了。如果有一天我去妇科,过几天会不会有人到处说我哪里哪里不正常呢?
为什么我们到很多地方办事,去一次要刷一次身份证?这是授权的过程。不是说管理者、执行者获取不了信息,而是他们获取信息,得到个人授权后,才合法。
否则,你每次去银行办业务,直接报姓名不就得了。甚至连姓名都不用报,相关工作人员直接说:“哎呀,我认识你,来,我这里一点,你的信息都有,直接办。”
这是热情吗?这是没有规矩,这是管理失控,这是社会萧条的征兆。
而你,舔着大脸盘子,非要表现出一副“我这里都有”的嘚瑟样子,这样真不好。小哥哥,违法了哟!想踩缝纫机吗?
一些社区管理者也是如此,你说个某某事,话音未落,她能把你全家的个人信息全部调出来。那个快哟,比马儿跑的快多了。
难道,让人报一下个人信息,甚至提供一下身份证验证,会犯法?
呸,草台班子!

05

对于人脸识别、数据管理,上海有相应的信息。
202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科勒卫浴上海部分门店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消费者只要进入门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自动生成编号。

事件曝光后,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展开立案调查,并随即公布调查结果及处罚决定。涉事企业被责令改正、罚款人民币50万元。

2024年4月29日,上海松江区的朱女士注意到家附近的泳乐游泳馆(云间粮仓店)更衣室,采用了人脸识别的方式开启更衣柜。“站在设备前,摄影头打光灯一亮,屏幕前就出现了附近来往顾客没穿衣服的画面。我连忙用毛巾把摄像头挡住,赶紧用浴巾裹好身体!”

2024年,上海“亮剑浦江·2024”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加快整治步伐,朝着公共场所“不刷脸为原则、刷脸为例外”的目标持续攻坚。
上海网信部门整治滥用人脸识别切实保障了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在大大降低风险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优化了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为人脸识别技术更广泛运用提供了经验参考。

06

我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后台数据管理者,不专业,没有职业道德,随意拿着个人信息到处乱扯,让人没有安全感。
现实中,包括某些严肃单位的工作人员,毫无职业性,一张嘴比棉裤还松,什么都敢说,生怕别人不清楚他的本职工作似的。
如果是普通群众,聊聊八卦,今天这个出事了,明天那个找了三个情人,其实没有太大影响,也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
但是,如果是权力机关,利用岗位优势,随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性质完全不一样。
你自己懂的。
事实上,信息管理应该有权限。信息获取,应该得到起码的授权。
我们强烈呼吁:物业,要找正规物业公司;学校,要找正规学校;报案,要找正规机关。

英军眼
家乡,就是一天骂八遍,却不允许他人骂的地方。关注家乡发展,写生活烟火气。平平淡淡才是真,骂骂咧咧才是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