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港利村,记者看到一大片水稻刚刚收割完毕,依稀可见田里肥沃的黑色土壤。谁曾想,脚下这几百亩连片土地原本是农村建设用地。
港利村与莆田主城区隔溪相望,是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对象”之一,已成为试点项目的受益方。随着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莆田的城市空间逐步东拓南进,位于木兰溪南岸的荔城区新度镇和黄石镇一马当先。为了扭转木兰溪南岸农村用地结构散乱和土地利用粗放的现实困境,以及耕地保护碎片化、空间布局散乱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的不利局面,莆田策划实施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分散的农户旧宅和厂房拆除后进行复垦,与周边耕地连成一体,建设“1个万亩方、2个千亩方”连片农田,把小田变大田。
今年9月,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入选全国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为全省唯一。目前,该试点采取“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加快部署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治理修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产业融合发展等五大工程,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眼下,复垦土地验收入库、高效业态落地生根、安置户陆续回迁……
旧房变新地 打造大粮仓
“村里的项目分两期进行,拆了‘满天星’似的旧房子,可以复垦出近600亩新土地。”港利村党支部书记郭友诚说,加上村里原有的800亩耕地,一下子就变成超千亩的连片农田,吸引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以往闲置的土地也得以利用起来。
在复垦完成的耕地上,莆田市荔城区华龙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承租,用于种植水稻。
华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凤萍是莆田本地人,高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学习拖拉机驾驶和修理技能,后进入福建农林大学攻读经济管理专业。他长期从事个体私营农机作业服务,于2008年发起成立莆田市荔城区华龙农机专业合作社。
经过16年的发展,华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年作业能力已达3万亩,成为莆田市最早具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合作社,包含播种、耕田、插秧、防治、收割、烘干等所有环节。近几年,该合作社的水稻年均种植面积为1500亩,今年更是高达2100余亩。
“在港利村和沙坂社区两块新租来的土地上,有时候种水稻,有时候种蔬菜瓜果。”陈凤萍说,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创业就业机会。
沙坂社区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是第一个实现复垦土地验收通过的区块。整治后,全村新增耕地300多亩。沙坂社区党支部书记蒋正勇说,新增耕地中有几十亩属于集体,是一项稳定的创收。
当前,在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中,4个旧村复垦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包括港利村、港西村、东坝村和沙坂社区,合计可新增耕地约1500亩。
▲荔城新度片区棚改项目一期选房现场
“新耕地有助于占补平衡,从自验、初验到最后验收,中间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荔城区自然资源局管制股股长翁俊香解释说,将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耕地,通过土地报批腾挪出可建设的土地空间,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国土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重塑再造村镇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留改拆”并举 望得见乡愁
上月底,沙坂片区棚改项目整体选房及一期回迁工作启动。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建设7栋高层住宅;二期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建设7栋高层住宅。居民们终于盼来了入住新居的一天。
“最近在排队等待交房,自己家的旧房子拆了,换了4套安置房。”沙坂社区居民沈天寿笑着说,虽然不在城区,但以后住的也是高楼大厦,跟城里的套房没什么差别,小区内同样有绿化、有保安、有店面,不远处还有莆田工艺美术城和动车站,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施工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沙坂片区棚改项目楼栋间距超过36米就是最好的例证,确保所有楼层采光充足。
▲航拍新度片区棚改项目一期安置房
记者在沙坂片区棚改项目安置小区看到,当地政府还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增加绿化面积,完善无障碍通道建设,精心打造凉亭、公共座椅、老幼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让回迁群众住得舒心。
不久前,新度片区棚改项目一期交付和回迁工作同时启动。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9.25万平方米,建有12栋高层住宅。新度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陈颖山介绍,今年10月,该镇全面开展回迁调查摸底、一房一户公示等前期工作,于11月23日开启选房环节,并在当月全部完成。
“在这次土地整治过程中,港利村有一处古建筑不仅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而且还得到很好的修缮。”郭友诚说,此处建筑名为“彭氏大厝”,共有120间,也叫“百廿间大厝”。
黄石镇更是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在2019年莆田市第三四批古建筑评选普查的基础上,对全镇范围内所有50年以上建筑进行全面摸排,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已排查出的建筑进行初步认定,并将认定结果上报荔城区住建局,然后再对接省厅专家组开展实地考察和评估工作。
“古建筑认定后大体可分为三种,即一般建筑、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目前已完成全部的相关工作,现在主要就是每年补录个别的少数古建筑。”黄石镇村镇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林菲飞表示,这些古建筑是先人和今人的精神家园,必须保护下来,才能留得住乡愁。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