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治理25周年丨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

政务   2024-12-28 14:17   福建  


  木兰溪,莆田人民的“母亲河”。她流传“与水抗争”的千载故事,也颂扬“科学治水”的当代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亲自推动木兰溪治理。25年来,莆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接续推进木兰溪综合治理。木兰溪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清波安澜,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莆田坚定扛起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使命,坚持四水四定,治水护溪、兴业惠民,木兰溪流域发生系统性、整体性精彩蝶变。


豆讯·木兰溪杯2024莆田马拉松开赛在即,连日来,不少人在木兰溪比赛路段上跑步健身,熟悉路线。  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1

科学治理 久久为功

  今年以来,我市推进张镇、南箕、乌桥等水(旱)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目前已完成张镇水闸、南箕水闸除险加固以及5座水闸引港清淤等。

  记者从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获悉,乌桥南北岸2座水闸正在加快推进,将于明年1月15日前完工,原来4米的闸口加宽至7米,原先需要人工搬运的木闸板也全部改造为电动金属闸门,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连日来,木兰溪防洪工程盖尾段B1标段抓住冬季水利建设“黄金期”,加大设备投入,加紧施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防洪能力,建设生态护岸,实现防洪安全、生态治理双赢。

  自1999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以来,我市坚持把防洪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围绕防洪工程建设、河道疏浚连通、水库除险保安、涵闸改造升级,打出“组合拳”,建成稳固的防洪治涝体系,实现堤固坝稳、河通水畅。

  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裁直比例开全国先河。2011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全面建成,实现两岸防洪堤闭合、洪水归槽,彻底结束了莆田“洪水不设防”的历史。

  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再到全流域,从单一防洪工程到系统性治理……我市持续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木兰溪流域筑起防洪安全坚固屏障,为千年水患画上休止符。木兰溪防洪工程华林段荣获2021—2022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为全国水利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木兰溪防洪工程(华林段、华亭段)获评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2023年,“杜苏芮”台风单日降雨量达到526.8毫米,打破全省国家观测站最大日降水量历史纪录;“海葵”台风影响下,木兰陂水位达1950年以来实测最大值。其间,木兰溪防洪工程全线安澜,洪水归槽、堤防无恙。昔日的水患之河蝶变为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老百姓对木兰溪由过去“怕和恨”变成现在“亲和爱”。

2

全民护河 汇聚合力

  日前,市政协委员、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政锋带领团队到木兰溪华亭段开展“委员河长”巡河活动,对河道垃圾进行收集清理,发现问题即时拍照上传至“河长巡河”App。

  守护“母亲河”,全民在行动。我市在福建省首创河长日、流域双河长品牌,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坚持带头巡河,现场协调推动河湖治理、管护问题。针对河湖长制工作的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市纪委监委开展政治监督、点题整治;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一河湖一问题清单”,各级政协委员担任“委员河长”开展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助推河湖长制入选全国2022基层治水十大水利经验。同时,我市成立幸福河湖促进会,与河海大学合作成立福建首家以流域命名的科研院所——木兰溪生态河湖研究院,参与起草的《幸福河湖评价导则》成为全国首个幸福河湖建设的地方标准项目。

  市河长制办公室干部陈顺妹介绍,我市还在全国首创“企业河长”,鼓励企业以提供资金支持、举办宣讲活动等方式,带动企业员工共同巡河护河,百威雪津率先认养木兰溪支流延寿溪,开创了外企认养河道的先河。除此之外,我市还成立乡愁河长、校园河长等350支民间护河力量,组建了“河小禹”青年志愿护河队、河长制妈祖义工服务队,吸收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设立市法院、市检察院等服务保障河长制工作站,安排河道警长,在全省开创了公检法共同参与木兰溪河长制工作的先例。

  莆田在全省率先构建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体系“四梁八柱”,“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将生态治理触角延伸到户到人,“全市一张图”让环境问题解决见筋见骨,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稳步提高。

  随着新技术新运用不断涌现,木兰溪治理也进入了数字时代。市数字办主任唐志芳介绍,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我市构建“大集中、大整合、高共享”的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推动实现平台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新型数字政府运行模式,为木兰溪治理提供各类信息查询接口,“以数促治”赋能木兰溪综合治理。

  记者了解到,木兰溪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连续2年达100%,近5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5%以上。

3

蝶变升华 四城辉映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近年来,我市坚持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港口崛起“五篇文章”,强化人才、营商环境“两大支撑”,实施创新、数字、品牌“三大战略”,打造妈祖故里文化名城、山水诗画生态韵城、匠心智造产业新城、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发挥生态优先的导向、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展现更加真实的书香莆田、气质莆田、灵秀莆田、实力莆田,奋勇争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

  在福建赛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高科技再生工艺技术,将废旧塑料制品、废旧纺织品等实现变废为宝,生产绿色纤维,产品契合国际绿色环保需求,广泛运用于鞋服及各类纺织品。我市抓住“双碳”机遇,围绕“产业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能源清洁化、生活低碳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华峰、三棵树、永荣、赛得利等一批绿色智能制造企业,鞋服产业迈进千亿产业集群,获批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等,制造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66.7%。完成全国首例双壳贝类碳汇交易、全国首单村集体海洋碳汇交易,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秉持公园城市理念,注重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策划实施莆阳福道、“水上巴士”等一批重点项目,激活65平方公里生态绿心价值。荔林葱郁、白鹭翔空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我市策划了“莆阳开春”“莆阳爽夏”“莆阳赏秋”等系列活动,打造了一批“引爆点”村落,群众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

  治水引来百业兴。我市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获评中国鞋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跻身中国百强城市、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夜间经济繁荣度百强城市等系列榜单。地区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64.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070.7亿元,迈上3000亿元的新台阶……

  荣誉承载过去,荣耀光照未来。木兰溪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入“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木兰溪综合治理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党百年奋斗历程成果之一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久前,“木兰溪治理过程中的技术方案”(档案资料类)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为福建水利领域唯一上榜的物品。

  冬日暖阳下,木兰溪的堤顶绿道上,人们在慢跑健身、游玩赏景。堤固坝稳,水患不再侵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在木兰溪畔铺展。

来源:湄洲日报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莆田生态环境
共建生态文明,共享宜居莆田。莆田生态环境期待您的关注!环保咨询投诉电话:1236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