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满“进度条” 跑出“加速度”
——国核(辽宁)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建设现场见闻
(记者 常延春 摄影 刘琦 视频 金龙飞 李海山 )
彰武长江矿产实现全系列硅砂综合利用
发挥区位优势 形成集聚效应
11月7日,记者在位于彰武县章古台镇邰家村的彰武长江矿产年产300万吨擦洗砂项目施工现场看到,9条擦洗砂生产线组成的3座大型“塔楼”已经拔地而起,大型采掘船静静停靠在水边,占地5000平方米的烘干车间也正在施工当中,施工人员紧张忙碌,各种大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
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长江集团东北片区副总经理孙志宇介绍,彰武长江矿产年产300万吨擦洗砂项目总投资 3 亿元,投入运营后预计年产值5亿元。该项目一期计划建设 9 条洗砂线,年产能力 150 万吨,于今年 6 月 18 日奠基开工,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该项目二期年产150万吨的9条洗砂线预计明年开工建设。整个项目投产后,不仅可以实现年产 300 万吨擦洗砂,还将吸引硅砂深加工、物流包装等1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充分利用章古台硅砂内陆港区位优势,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
彰武长江矿产是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铸造用覆膜砂、铸造废旧砂再生处理和页岩气、石油压裂支撑剂、新型建材的企业,为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00 多家汽车、摩托车、航空、铁路零部件铸造企业及国内外油气开采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公司拥有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铸造用覆膜砂生产线、铸造废旧砂再生生产线和压裂支撑剂生产线,拥有 155 项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行业属于产销规模较大的硅砂企业。
2021年5月,重庆长江集团与彰武县签订投资协议,投资 5 亿元建设 2 家公司,分别为彰武长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彰武长江矿产加工有限公司。其中,彰武长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 2亿元,于 2022 年 9 月投产并在当年达到规上企业,已建设 175 万吨硅砂深加工项目、15 万吨铸造废砂再生综合利用项目以及所需厂房和附属设备,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绿色环保、数字自动化现代工厂,实现硅砂开采后全系列硅砂综合利用和从开采加工到物流运输全封闭,做到绿色开发与生态治理并行。
重庆长江集团董事长熊鹰介绍,该集团在彰武投资兴业三年多以来,无论是已经成为业内标杆企业的彰武长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还是正在建设中的彰武长江矿产加工有限公司,都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深切感受到了各项手续办理过程中所展现的“辽宁速度”“阜新速度”和“彰武速度”。今后,该集团将以彰武作为北部片区发展核心区域,继续深耕细作,扩大市场份额,全力以赴把项目建设好,共同推动硅砂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省、市、县工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 刘丹 摄影 姜楠 视频 关天一 李德宁 )
伊吗图河(王府镇至八家子镇段)
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
河道变美 百姓心安
“以前一下大雨,河道旁的农田就会被淹没,庄稼不仅颗粒无收,还严重威胁附近群众的住房安全。如今护岸要建起来了,再也不怕被淹了,村民都非常满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镇红帽子村党总支书记杨志勇说。
连日来,在伊吗图河(王府镇至八家子镇段)河道治理工程红帽子镇红帽子村段,施工方利用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上足劳力和机械,抢抓施工黄金季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早日建成。
伊吗图河发源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镇乌兰木图山南麓,最终汇入细河。境内流长 74.6 公里,涉及沿途红帽子、大五家子、王府、佛寺等9个乡镇,流域内低山丘陵占 80%以上,风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前期整治,目前,王府镇王府村以下河道运行效果良好。而王府镇至八家子镇段的河道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水,受暴雨洪水影响较大,洪水过境后,河槽冲刷变化较为明显,存在河弯多、岸坎陡等问题。两岸耕地常随着洪水过境而发生变化,对当地百姓造成极大困扰。
今年,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实施了伊吗图河(王府镇至八家子镇段)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为保障防洪安全、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万亩良田安全夯实基础。
据了解,伊吗图河(王府镇至八家子镇段)河道治理工程总投资7400 余万元,以控制河势为主,采取墙式护岸措施,涉及沿岸11个村屯、2.89 万人、4.32 万亩耕地,综合治理河长 37 公里,防洪标准为 10年一遇。今年 3 月 15 日该工程开工建设,目前总进度达到60%以上,年底前全部完工。
在项目建设现场,东红帽子村段护岸的护坡网特别醒目。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金水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吴迪介绍,这是固滨笼护岸,是一种生态型的护坡结构,采用在网箱内部填装石块后,块石之间也依然有一定的缝隙,正好为水体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固滨笼护坡网的表面撒播一些植物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后植物生长出来,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河水。
为有效提升河道生态环境和行洪安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市建立市县乡村联动协调机制,健全日常监督体系,督促问题快报快决。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倒排工期,抢抓施工进度,确保项目完工后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地表植被、减少泥沙入河,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记者 常延春 摄影 刘琦 视频 李依伦 李海山)
编辑 张 瑾
初审 李 悦
责编 冯思媛
总监 孙希强
News
微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