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要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重庆理工大学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党委高规格召开科研创新工作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向最高处攀登、向最深处钻孔、向主战场进军”的科研导向,不断提高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聚焦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持续彰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把人才、科技、创新的势能转化为服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为此特别推出“重理工师说”之科研人才系列报道,深度展现一代代重理工人赓续“工以建国、技以利工”的科技报国优良传统,服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人物简介】
苏平,法学博士,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重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人选、全国知识产权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人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知识产权)。著有专著《知识产权变动模式研究》,担任《知识产权论丛》《图说知识产权》系列丛书主编,并主编教材《专利法》,在《法商研究》《知识产权》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今年国内多所高校首次推出知识产权专硕招生,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或称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成为拥有知识产权专硕学位授权点的专业学院。这是学校为培养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又一突破。
回顾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的发展历史,学院创始人之一苏平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他以其极具前瞻性的教育视野、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坚韧的毅力,带领团队为知识产权学科专业设立和学院创建倾注了半生心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今,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已为重庆市乃至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知名企业等输送大量具有理工科基础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苏平教授
首创西南地区第一家知识产权学院
苏平和学生们在一起
大学期间,苏平攻读的历史专业,是什么契机让他转而从事知识产权教育教学与研究?
基于对法学的热爱,在重庆理工大学从事近7年的行政工作后,苏平毅然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民商法学研究生。“那时知识产权专业在国内尚未普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内知识产权法学才逐渐成熟,一些重点高校开始培养知识产权专门人才,西南政法大学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忆起当时的情境,他说。
“什么是知识产权法?”带着这一疑问,苏平选修了国内著名知识产权专家张玉敏教授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课程。一扇门就此开启,在张玉敏教授的引导下,他对知识产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004年,恰逢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申报新专业。出于对国家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前景的考虑,苏平向院校相关领导建议申报知识产权专业。翌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由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与重庆理工大学共建设立的知识产权专业开始招生,这标志着该校成为全国范围内第三批、中西部地区首家获批设立知识产权本科教育的高校。苏平从此也一头扎进了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领域。
作为学科带头人,苏平始终致力于推动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强国发展的核心动力,苏平敏锐洞察到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及国际竞争核心要素的地位正日益显著。于是,他带领团队创新“政产学研”联盟新机制,在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市教委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底独立设置了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专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苏平先后担任学院副院长、院长,负责学院具体建设和发展工作。
从初设专业到独立发展学院,知识产权这一新兴学科专业在重庆理工大学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专业已属于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知识产权交叉学科入选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知识产权管理》课程获得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苏平也从行业“小白”成为了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大咖”。
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
认真工作时的苏平
高校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知识产权学院应该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苏平作为学院创始人之一始终思考的核心问题。
2010年,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迎来重要发展转折点,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学校设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在开展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中,学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方行政部门、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
苏平意识到,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类、电子信息类、医药类等行业企业是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的主战场。因此,学院联合学校优质的理工科资源,2008年探索建立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理工”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包括“4+X”模式(四年知识产权+辅修理工科专业)、“2+2”模式(两年理工科+两年知识产权)、“3+2”(三年理工科专科+两年知识产权本科)模式;充分发挥与实务界的良好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运用、管理和服务人才。
“我们培养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既具备一定的理工基础,还具有扎实的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知识,关键还与产业界知名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契合,这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大特色,”苏平表示,学院在工商管理一级重点学科下,首设知识产权管理二级学科,专门培养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研究生。同时,在工商管理硕士点(MBA)设置了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方向,在资产评估硕士(MV)下设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评估方向,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几年,学院毕业生有许多进入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格力电器、腾讯、联想等大型企业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诸多用人单位的点赞。”苏平说。
除了深化知识产权专业建设,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多年来,苏平还致力于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利转化运用等问题,组织团队探索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转化运用。今年,他与团队正筹备在巴南区建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这一运营中心的落地将助力高校和企业解决科技成果与专利转化运用难题,让更多研究成果落地,真正服务于社会。”他自豪地谈到。
苏平和学生们在校园讨论
回顾自己从事知识产权教育和研究的历程,苏平认为,确定了目标,就要以“有事竟成”的坚定信念,排除艰难险阻向前迈进,以不懈的奋斗、扎实的功底克服每一个难关,把握每一个机遇。
现今,作为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他还兼顾着行政管理工作。提及将来,他坦言,将不断深耕专业研究,带领团队加强新时代背景下数据知识产权、国防知识产权的研究,以学术前沿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引领学院的学术创新和专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
往期推荐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8
今日视频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