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出版的《重庆日报》“建成教育强国 亮出重庆担当——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看落实”专版,刊发文章《重庆理工大学 “三力”齐发 为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增势赋能》,报道我校办学特色与亮点。
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重庆理工大学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交汇功能,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力、以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竞争力、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创新力,推动学校在育人方式、科研范式、办学模式、治理体系等方面深入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奋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新格局,不断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篇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重理工力量”。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作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重庆理工大学牢固树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坚定不移走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强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生态体系。
为更好地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更紧密地对接重庆市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学校进一步完善学科对接产业图谱,强化校地合作,增强与行业头部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合作成效。
同时,学校构建学科跃升行动“四梁八柱”发展体系,按照“以工为主,以理为基,以文赋能”发展理念,遵循“聚焦服务需求、强化前沿交叉、拓展内涵发展、突出绩效导向”原则,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实施“顶尖人才引育、创新团队打造、高能级平台创建、高水平成果产出、辨识度服务彰显”建设路径,推动一流学科攀登、优势学科培优、重点学科振兴等八大任务落地见效。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优势学科转型作用,“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会计”“智能仪器”获批为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
接下来,学校将聚焦精密位移测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空天信息、生物医药、知识产权等前沿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等,积极探索“两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学科+国家急需学科专业领域+区域产业集群”四位一体学科对接产业模式。推动文理工并重、文理工交融,形成定位更加清晰,体制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支撑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成长,具有重理工辨识度的学科发展新格局。
重庆理工大学获2024巴哈大赛全国一等奖
重庆理工大学面向汽车产业变革,组建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开设了14个创新工场,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持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学校瞄准汽车人才发展新坐标,探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科学路径,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汽车产业发展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这是学校以更科学的设计、更灵活的机制、更创新的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探索实践。
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指引下,学校坚持“身心同健、文理兼修、德才并进、知行合一”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等举措,激活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学校构建常态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开设有本科专业69个,构建了工、理、管、经、法、医、文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专业体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探索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路径,学校打造“学缘式”现代产业学院办学新模式,布局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学院、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学院,依托落地西部科学城、清研理工科技园、重庆国际生物城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面向相关行业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学校建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11个,形成服务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现代产业学院矩阵。
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学校在车辆工程学院布局跨“车辆+计算机+电子+AI”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在机械工程学院布局跨“量子技术+先进传感+智能制造”的先进制造人才培养、在经济金融学院布局“金融+AI”的数字金融人才培养等,初步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保底线、卓越型人才培养提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强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学校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帮扶,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大学生初创企业30余个;与九龙坡区政府、巴南区政府及相关企业联合建立4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巴南区政府共建环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着力打造“一核一谷一带一园”,拓宽了创新创业社会大平台。
今年3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举行。会上,重庆理工大学被授牌“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2023年)”,这也是对学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办学特色的充分肯定。
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聚焦服务“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416”科技创新布局,重庆理工大学深入落实应用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通过系统谋划、协同联动、应用导向、企业生成等途径,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据悉,学校构建“领导小组、职能部门、运营公司”联动管理体系,推动高能级平台在区县建设分园区、分中心,促进优质创新资源向区县扩散,推进地方、院所、企业、金融等优质资源整合,形成了“一核多翼”协同创新布局。
学校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巴南区、九龙坡区等构建了“一区一策”合作模式,实现“校区-科技园区-创新生态圈”的融合发展,构建“创新团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链式合作,支持校企联合组建创新团队和研发中心,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与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3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并研制出国内首台高速动态新能源汽车电驱动试验台。参与“联盟-协会-专家委员会”行业性组织建设,发挥国防兵工特色优势,联合中国兵科院与“兵工七子”高校成立兵器“B8”协同创新联盟。
与此同时,学校构建“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技术创新链,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畅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近5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超2000项,专利转化合同金额连续2年位列全国高校50强,在科技部发布的单项成果转化榜单中位列全国第7。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构建“种子基金+创投基金+科创贷”金融服务链,加速成果商业化、市场化,累计支持企业48家,培育企业累计获科技金融支持5100余万元;建立“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级孵化载体,已孵化创业企业300余家,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往期推荐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3
今日视频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