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专题版刊发文章《改革破题 活力涌动》,报道了我校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3年时间,从人才招引到市场推广,从项目申报到知识产权布局,从基因测序技术发展为基因诊断产品,丁虹月团队创办的基诺莱(重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这一路少不了当地专业服务团队的支持。
重庆探索“四支队伍”服务模式,加速集聚技术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投资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为创业者提供技术熟化、融资对接、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目前,336名技术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等专业服务人员活跃在人才创新创业一线。
重庆聚焦打通人才创新创业链路,一体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金融服务支持等改革联动,精准破解从人才引育到产业生成的堵点卡点,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分类评价“以贡献论英雄”。重庆率先探索高层次人才“计分+目录”双通道评价,对于科技企业的产业人才,从薪酬、岗位、年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6个维度综合计分,达到一定分数的认定为相应层次人才。而对高校院所等科研人员,根据人才聘任岗位、承担项目、科技成果等情况,对照“目录”认定为相应人才类别。目前,新增评价指标认定的高层次人才848名、占总数的17.7%。
科研项目攻关“青年挑大梁”。近期,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青年人才郑重领衔的“卫星互联网全流程体系参数化效能评估和仿真”项目成功立项,获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50万元。这得益于重庆健全青年科技人才担纲领衔机制,青年人才结构比例纳入市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基地评估指标。今年139项攻关任务,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达69.98%。
成果转化打通“最初一公里”。“成果全部赋权,解除了转化最初的束缚,让我们能够放手转、投资人愿意投。”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绿能纤材(重庆)公司负责人邱磊说。如今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自动化智能控制锂电池纤维素黏结剂产线,实现国产化替代,总产能达2000吨。重庆在成果赋权改革中,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在10家单位开展“以权代股”激励试点,将成果赋予科研人员自主转化,以预期收益权代替股权,实现了人才有权转、单位收益清,不到一年已赋权转化50项、转化金额7958万元,越来越多成果加速走向市场。
人才金融服务“投贷联动出活力”。聚焦破解人才创业融资难问题,改革种子基金运行模式,设立2亿元市级种子基金,专注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平台的早期科技创业团队和企业,引导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同时,在中西部率先探索“认股选择权”改革试点,通过“银行贷款+基金认购+认股权登记”组合,实现合作共赢、风险共担,推出18项人才专属金融产品,利率(费率)降低20%以上,有效调动各方关注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激发人才金融的源头活水。
往期推荐
2024-11-21
2024-11-20
2024-11-20
今日视频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