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地方最热衷搞钱?可能是这里

体娱   2024-06-06 00:56   山东  

点击上方🎧,可聆听音频

公元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在一座城中拔地而起,1000多年后的今日依然矗立,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这座寺固然传奇,但它所在的城市更传奇:

号称“半城烟火半城仙”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曾是世界最大的港口
我国的民营经济第一城
......

它是,泉州



福建之柱、闽人之魂

说起泉州,可能在福建省内名气略逊于厦门、行政级别不如福州,但却是真正的经济强市、闽人之魂。

在2021年以前,泉州市连续22年稳坐福建省GDP第一的宝座,如今虽然被福州反超(毕竟有强省会政策加持),但依然位居省内第2、经济总量是厦门的1.5倍。

而且,泉州人可能最能诠释那首脍炙人口的闽南歌谣——《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内核,爱拼敢闯、遍地老板。泉州的民营经济体量达到70%,高居全国首位,打造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妥妥的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如今很多国民级品牌,其实都是泉州人创办的:

衣食住行全都有



地利:中国海洋文明的代表

要是说中国人只有农耕文明、没有海洋基因,怕是泉州人会第一个不答应。

泉州地处东南丘陵地带,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说,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向来是兵家不争之地。地理条件虽然给泉州关上了1扇门,却打开了3扇窗:

天赐的深水良港:泉州的海岸线深入陆地且水域宽阔,形成了“3湾12港”,万吨以上泊位有10个,最大泊位可达到10万吨级。


东亚海域的十字路口:在东南三大港广州、泉州和宁波中,泉州正好地处中央,向北可达高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向南可达东南亚、南亚和东非海岸,具备距离上的“双边优势”。


季风和洋流加持:在风帆时代,季风和洋流是远洋航行的主要动力。6月至8月,泉州盛行西南季风,可北上东北亚;10月至3月,又可利用东北季风南下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地区。

人总要吃饭,既然不能种地,那就专心搞贸易。这让闽人开启了“以海为田”的模式,海洋基因觉醒,成为中国的海上马车夫。(发展到今天,泉州有“3个900万”之说:约900万人口常住泉州、约900万台湾同胞祖籍泉州、约900多万泉籍华人遍布世界一百多个国家。)



天时:丝绸之路的延续

历史的进程,也给泉州发展海洋贸易提供了绝佳机遇。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东西方贸易的主要路线一直是陆上丝绸之路。但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尤其是五代十国时期,不仅西域脱出中央政府掌控、分裂加剧,而且北方中原打成一锅粥,陆上丝绸之路不再畅通。

但这会儿东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生产繁荣。尤其是占据福建的闽国,本身农业就不占优势,基本就采用了“只要来钱快不管从哪儿来”的国策,大搞海洋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崭露头角

进入两宋时期,虽然国家恢复和平,但是王朝的版图大大缩小,东北地区、燕云十六州、西域等领土尽数丧失。朝廷要寻找新的财源,除了精耕细作和搞榷场交易,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强化海上贸易。

1087年北宋元祐年间,泉州(刺桐)正式设立市舶司,从政治层面确立了东亚贸易窗口的地位。到南宋中期,泉州港贸易额超过广州港,成为东亚第一大港。

至元朝,由于泉州市舶司长官蒲寿庚主动投降,让元朝给予许多政策扶持,再加上运河淤塞等因素,使得泉州港在东亚地区一家独大,进入鼎盛时期。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第一大港”,即是元朝正值巅峰的泉州。

但是,明朝的海禁政策,将泉州港的繁荣化为乌有



人和: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缩影

贸易带来经济繁荣、也带来文化繁荣。

鼎盛时期的泉州,阿拉伯人、波斯人、甚至东非人等云集杂居且和谐共处,与藩商一同到来的,还有各路宗教。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清真寺,就是伊斯兰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泉州的典型例证。

除此以外,还有景教、摩尼教、犹太教、天主教、印度教等。宗教带来风俗、宗教还带来建筑。在泉州的鲤城区,可以看到佛寺、清真寺、文庙、天后宫、基督教堂比邻而坐。因此,泉州也被冠以“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

繁荣、多元、开放,在历史中,这些都是我们对唐都长安的印象。而宋元时期的泉州,也拥有如此风貌。

或许是世界各路神仙聚得最齐的地方



多说两句

2023年,泉州因为一组赵丽颖的蟳埔渔村簪花照爆火出圈,成为继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地之后,又一新晋网红城市。听说今年刚过去的几个假期,泉州比隔壁的厦门还挤。


今年,你会去泉州玩吗


就到这里叭,咱们公元1010年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拓展阅读↓

泰山凭什么能成为五岳之首、帝王封禅之地?

这个小岛装着整个日本的人口,压到开始下沉了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呆头王八说史地
日常叨叨点儿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小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