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籽同心 松潘建设者的故事】激流勇进显英雄 不畏险阻见真章——记松潘县委原常委、组织部原部长陈玉章

科技   2025-02-03 21:22   四川  


陈玉章

激流勇进显英雄  不畏险阻见真章——记松潘县委原常委、组织部原部长陈玉章


陈玉章,男,汉族,1941年2月生,四川巴中人,中共党员。1962年被分配到松潘县畜牧局工作。从1968年起,先后任松潘县革委会第三办公室副主任兼秘书,毛儿盖区委副书记,镇江区委副书记兼岷江乡革委会主任,县委办公室主任。1978年5月后,先后任松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4年退休。

“入党不仅是组织上的入党,更要思想入党。什么叫思想入党?我认为就是自己的一生听从党的安排。即便我们再艰难再辛苦,比起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比起那个时代的老前辈,差远了。如果想入党,看看自己和人家老前辈比,做得怎么样。依我所见,松潘县委书记程志愿、方竹明、时旦真等,工作也好,劳动也好,比年轻人还吃得苦。人家老领导、老同志这样做,年轻人该怎么做?今天你们要挖掘的老松潘人精神,我认为第一是坚持党的宗旨和党的信仰不动摇;第二是发挥传帮带作用,用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精神鼓舞后人。”这是松潘县委原常委、组织部原部长陈玉章面对采访组说的话。

1962年,陈玉章被分配到松潘县畜牧局工作。他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这和他的工作对口。在畜牧局工作三年后,陈玉章被调入县委办公室。

1966年,根据组织安排,陈玉章到白羊乡、镇坪乡等地开展“社教”工作,任观察员一职。

“到白羊乡开展‘社教’工作时,从镇坪乡翻山到桦子林,中间得在王爷庙那里住骡马店。说是店,其实就是白羊乡那边的一对夫妻守着的一间茅草房。里面是两排通铺,铺着玉米秆,上面是发硬的野牛皮,睡在上面,稍微动一下就会发出声响。被盖已经变色,而且油迹斑斑,味道难闻,也只能三个人一床被盖,只有盖住上身,下半身露在外面。”

1968年,陈玉章参加了松茂公路的修筑工作——镇江关到两河口这一段,结束后又带队修建北定关公路桥。在县城上游桥梁的修建期间,陈玉章被调到松潘县革委会生产组。一次他到州上参加农机工作会议,开会前,县革委会交给他一项任务——向州上要一台C20机床,用来制造松潘农机厂生产的小型水力发电机的轴承。机床量少,各县都在积极争取。陈玉章向主持这次会议的一位州政协副主席据理力争,要回来了一台C20机床。后来这位副主席到松潘考察工作时,专程到县农机厂视察生产情况。之后他对陈玉章说:“小伙子,你可以哦,之前争取的机床还真的产生了价值。”

后来,县革委会开设了“第三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打击贪污行为,办公室主任由县革委会副主任毛良臣兼任,陈玉章任副主任兼秘书。三个月后,他们着手外调工作,对可能有问题的干部进行调查,足迹遍及重庆、通江、平昌、金堂等地,一直到1972年底,这项工作才结束。

阿坝州毛儿盖林业局(以下简称“毛林局”)成立后,要求毛 儿盖区委选派一名汉族副书记,方便与毛林局对接工作。时任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毛儿盖区委书记的纳玛他向县委推荐了陈玉章。当时陈玉章的爱人刚生下孩子,家庭需要照顾,但是陈玉章还是选择服从组织安排。

在毛儿盖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发生了三件大事,让陈玉章终生难忘。第一件事情是土匪叛乱。在毛儿盖区委所在地克藏村秋洛组,有两个土匪制造混乱。毛儿盖区委接到情报后立即组织干部携枪前去抓捕。这两个土匪拒绝投降,还开枪射击,结果被当场击毙。第二件事情是林场场部失火。因为线路老化,毛林局林场场部失火,木质结构房屋全部焚毁。陈玉章组织区上人力控制了火势的蔓延,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第三件事情是协调关系。毛林局一直希望扩大管理地界,因此和区委关系比较紧张。有一次,毛儿盖供销社给毛林局供应的五十件“飞马牌”香烟在路上被雨打湿了,价值在九千元左右,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毛儿盖供销社负责人找到陈玉章,希望毛林局可以认领这批烟,否则这个损失毛儿盖供销社是承受不起的。陈玉章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找到毛林局张局长,希望毛林局能折价认领这五十件烟,余下的损失由毛儿盖供销社承担。张局长表示愿意全额认领这五十件香烟,同时希望毛儿盖供销社给五百斤白糖和五十箱肥皂的指标。在保证干部职工物资供应指标的前提下,毛儿盖供销社给毛林局供应了所需的物资,解决了烟的事情。不料几天后,这事被区上一位政工干部举报到了县委,说陈玉章将供应给干部职工的物资指标卖给了毛林局,目的是销售五十件烟,这位干部有意略过了烟被雨水打湿的情况。县委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此事,计划成立调查组,调查这种私卖物资供应指标的违纪行为。会议中途,一位分管经济的革委会副主任了解具体情况后,在会议上说:“陈玉章的五百斤白糖和五十箱肥皂的指标,由我在全县来统筹调配给毛林局。如果不是陈玉章想办法解决这五十件烟的问题,县供销社的损失就太大了。”

陈玉章(左)察看青稞长势

用陈玉章的话说,这事从坏事变成了好事,拉近了区委与毛林局 的关系。同时,县委对陈玉章应对复杂局面的做法进行了通报表扬。就在陈玉章准备做更多事情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他在下村时从马上摔了下来,脊椎移位。毛儿盖的医疗条件有限,县委决定将陈玉章从毛儿盖区委调至镇江区委,任区委副书记兼岷江乡革委会主任。在床榻上休养了三个月后,陈玉章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他初到岷江乡时,11个生产队就有8个缺粮,群众吃不饱饭,即使 整天在土里忙活,也刨不出更多的粮食来。到任后,陈玉章带人走遍了岷江乡的山山水水,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出岷江乡缺粮少吃的原因: 一是土地不平整,田间地头乱石、杂草整理不到位,特别是高半山地区的土地,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二是粮食作物品种单一,投入与产出比极低,当地主要种植的冬小麦,40斤的种子撒下去,收割时,亩产只有200斤左右。找到了症结所在,陈玉章决定分头开展工作:一方面动员社员平整土地,清理田间地头的乱石、杂草,并在高半山地区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土地进行梯田式 改造,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引进优良品种,提高作产量。他先后带队到江津、茂县、汶川、南坪等地参观学习,引进优质肥麦和优良土豆品种,当年就在平坝地区推广了3000亩的肥麦,在高半山地区推广了大面积的优良土豆种植。此处,从镇坪乡解放村畜产品改良场引进优良畜牧品种,和本地的牦牛进行配种改良;又引进了5头新疆羊,用于改善当地的绵羊品种。

精准的施策和辛劳的付出换来了丰收的喜悦:肥麦和土豆的产量 迎来了质的飞跃,单单肥麦,就增产了20多万斤。高半山地区丰收的土豆,运送了50万斤到南坪县,换回了小麦和玉米。岷江乡群众彻底 告别了吃不饱饭的历史。

为了解决畜牧产品增量不增收的问题,陈玉章决定对岷江牧场(集体所有)所养牦牛中的老弱群体进行淘汰,避免每年二三月份牛群因草料不足大量死亡现象的发生,并出售适量壮牛增加收入。那一年,牧场赶在冬季大雪封山前出售了几十头老牛、弱牛和壮牛,收入2万多元,既增加了牧场收入,又减少了牧场的承载量。集体有了收入,陈玉章和乡革委会商量之后,花1.7万元购买了一台拖拉机。现代化机械对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解决了群众吃饭的问题后,陈玉章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改善基础 设施条件和发展新兴产业上来:自筹资金建设了岷江乡文化大礼堂,丰富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争取资金20万元,在岷江乡四磨子沟 修了一座小型发电站,解决群众用电难的问题;建了一个苹果园,开发水果产业。

1976年以小河为震中的地震发生后,为支援抗震救灾,县委给镇江区下达了提供80万斤粮食的任务。岷江乡和镇坪乡各拿出40万斤粮食,并组织人力畜力将粮食送到了灾区。

在担任镇江区委副书记兼岷江乡革委会主任的5年多时间里,陈玉章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交上了一份让组织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单就粮食增产来讲,5年的时间里,粮食作物产量从160多万斤增长到270多万斤。1975年,在“农业学大寨”活动中,阿坝州各县均派代表到岷江乡肥麦改良田进行参观学习。岷江乡获得了“四川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陈玉章个人连续5年获得“松潘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先后2年被评为州级“先进个人”。

取得一项又一项成绩,陈玉章的职位随之发生变动。1977年12月,陈玉章听从组织安排,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因为家庭原因,他向县委提交了调回内地的申请,时任县委书记方竹明给他做工作,想他留下来,并交给他一项形势迫切的工作任务——动员小河受灾群众易地搬迁。陈玉章留了下来,在小河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动员,效果依然不明显,大部分受灾群众不愿意到异地居住。他向县委如实反映情况,建议采取自愿搬迁的方式。县委采纳了这个建议。

1978年5月,陈玉章被任命为松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走上了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当月,县委召开了“五级干部”会议,安排关于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作业组”的形式开展。小河公社受绵阳市平武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情况的影响,只有两个村的干部到县上开会。鉴于这种情况,县委书记方竹明又安排陈玉章去 啃这块“硬骨头”,指示他动员群众把3000多亩的弃荒地复垦,同时搞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去小河公社之前,方书记给了陈玉章两把“尚方宝剑”:需要粮食的话,只管向县委要;需要人的话,可以就地提拔,后面再上报。到小河公社后,陈玉章并没有急于开展工作,而是到与木瓜墩村交界的平武县水晶乡叶塘组去考察了一番。他发现那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得很细,群众也很拥护,于是决定学习经验,在丰岩堡村、李泉村、木瓜墩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他们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设计了较为完善的承包合同,内容涉及集体财产处理、优劣土地搭配、产量核算等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平武县武装部的张部长在叶塘组蹲点指导工作,见小河这边的工作更细致,便找到了陈玉章,请求把工作资料模板发给他们借鉴一下。

就在试点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州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在茂县召开会议,提出了“三级所有、以社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则。松潘都采用“作业组”的形式,而陈玉章试点的三个村已经承包到户了。有同志提醒他“不要犯错”,陈玉章心里想:“干‘革命’嘛,总是有风险的,不干怎么知道正不正确呢。”

小河公社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息不久后传到了分管农业 的州委副书记那里,不久后,这位书记在松潘县委副书记的陪同下来到这三个村检查工作。这位书记对陈玉章的做法表示了肯定,同时要求,先在这三个村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上面的几个村还是按照“作业组”的形式开展。

在1978年6月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松潘的其他公社做了经验交流发言,而小河公社做了检讨式的情况汇报。对此,陈玉章心里有意见,也有压力,他向县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施行,陈玉章的心理压力一下就释放了。这应了一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6月,陈玉章被调回县委组织部工作。在组织部工作期间,陈玉章干了几件影响深远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培养年轻后备力量——招了一批年轻人进入组织部工作,充实工作力量。对于年轻干部,陈玉章要求他们加强学习。每年的年终考核,把组织部、党校、宣传部的同志组织起来,到各单位、各乡镇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 的综合表现情况。提拔了一批相对优秀的年轻干部进入班子队伍,提 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抽调了一大批纪律意识好的年轻干部,对有缺失、不完善、不规范的干部档案进行重新整理、组卷、归档,为组织人事工作打好基础。第二件事情是办好县委党校。陈玉章协调资金维修党校,之后党校招收学习从小学到初中文化知识的学业班。后来松潘县委党校成为阿坝州唯一一个可以颁发中专文凭的党校,培养了一批得力的干部。第三件事情是落实干部职工政策:一是切实抓好“三种人”的清理工作。20世纪80年代,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开始了整党。松潘成立了“落实政策办公室”,重点工作之一便是对“三种人”进行清理。陈玉章作为清理整顿工作的负责人,经常是上班时办公室堵满了人;回到家,家门口也堵满了人,爱人和孩子为此担惊受怕。二是处理“四清”运动历史遗留问题——为在“四清”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干部平反,因为历史和时间的原因,很多事情已经难以定性了。直到中央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历史问题从宽,能够安排工作的安排工作;不能的,工龄满16年的安排退休;不符合工龄条件的,采取发放生活费的安置政策。有了文件,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章可循了,化解了不少干部人事方面的陈年矛盾和问题。

在组织部工作的几年时间里,陈玉章承受了非常大的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早年在毛儿盖受的伤也让他的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他向时任县委书记时旦真申请退居二线。县委调他到县人大任党组副书 记、副主任。到县人大的一年多时间里,陈玉章依然担任县委组织部部长,直到完成“三种人”清理和“四清”运动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的所有工作。

“到了人大后,我又一次向松潘县委书记时旦真同志提出调回内地的申请,时书记虽然没有同意我调回去,但是考虑到我个人和家庭的原因,允许我适当休息。这个时候,自己在工作上变得有些懒散了,现在想来,觉得对不起自己入党时立下的誓言。”今天,这位在松潘耕耘了半生的老革命,经历了一系列时代变迁的过来人,拨乱反正后松潘组织人事工作的奠基者,为松潘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的老领导,依然还在对职业生涯最后几年的工作进行自我批评。“玉虽有瑕而不能掩其白,人无完人方显人性光辉。”陈玉章敢于在工作中啃“硬骨头”的执着干劲、自我批评的反思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主管单位:中共松潘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松潘县融媒体中心

许可证号:5112020010

主      编:李中斌

责      编:王毅

编      辑:李瑶

投稿邮箱:3167744281@qq.com


微松潘
松潘,地处川西北高原,位于川甘青交界处,史称松州,置县2300余年,藏羌回汉各民族在这片热土上交融共生。曾经的边陲重镇、茶马互市、长征之路,如今已是生态宜居、商贸物流集散、红色文化弘扬之地。微松潘公众号旨在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展现松潘聚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