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籽同心 松潘建设者的故事】一支粉笔三尺台,四季辛劳育桃李 ——记松潘中学高级教师张绍骞、肖祥清夫妇

科技   2025-02-04 17:12   四川  


张绍骞 肖祥清

张绍骞,男,汉族,1935年5月生,四川松潘人。1958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化学系,松潘中学化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曾两次担任四川省高考化学科目阅卷人,第八届松潘县政协委员。

肖祥清,女,四川成都人,松潘中学教师,负责初、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所教班级多次在阿坝州统考中获得优秀名次。


绍骞、均田、育成三同志:

你们好,我十月下旬安返上海。此次旅游五十多天,看了许多老同志,尤以到松潘县旧地重游,看到了你们,也看到了松潘人民生活的变化,使我回忆起三十五年以前的很多往事,也更对松潘的山山水水、松潘的人民留恋。望你们有机会来上海玩。

我们在一起的照片,近日才由南京带来,晚给你们了,请见谅。希你们办好学校,为祖国、为松潘人民多培养人才,在“四化”建设中把松潘建设得更好。我看松潘的资源很丰富,如畜牧业、药材、木 材、矿藏等都等我们去开发。当前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但技术是主要的,这些靠你们培养。

在上海有什么事情请告。

致以

敬礼

姚晓程

十一月十四日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535团原政治委员兼团长,解放后兼任松潘县委书记、县长的老战士姚晓程寄给松潘中学教师张绍骞的一封亲笔信。1985年,卸任上海市警备区副司令员的姚晓程到松潘故地重游,张绍骞和同事陪着他,他回到上海后写下了这封信。

彼时的张绍骞在松潘中学任教快30年了。1958年,张绍骞从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工作,被分配到松潘中学教授化学学科,成为松潘中学化学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面对采访组,张绍骞老人回忆道:“1958年9月,我和南充师范学院数学系的陈贤君(后任松潘中学校长)在茂县领到了工作分配通知书。我们在茂县雇了一匹骡子驮行李,沿着松茂古道走了5天来到松潘。当时的松潘中学,有教职工30多人,学生300多人。老师中语文、数学老师居多,其他学科老师较少。因为我既可以教化学也可以教物理,校长葛学会便安排我把化学和物理两科先带起来。当时阿坝州实行初中统考,是为茂县高中班选生源。我教的化学科目,三次全州统考, 一次全州第一,两次全州第二。校长葛学会到省上接受了表彰。”

姚晓程重游松潘留影(左为张绍骞)

张绍骞的爱人肖祥清是郫县(今区)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松潘中学任教,负责初中、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她教的班级多次在阿坝州统考中获得优秀名次。

肖祥清老人回忆说,松潘中学的教学氛围很好,县委、县政府也重视教学,县委书记程志愿还会定期给老师上党课。寒暑假安排一半的时间,集中教师到州府马尔康学习。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老师们都集中精力抓教学,相互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松潘中学停了课,张绍骞先被下放到马尔康劳动,又到理县“关口”农场劳动了几个月。在农场劳动的这段时间里,张绍骞很迷茫,他担心今后能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妻子、朋友和领导都开导他,老校长葛学会来信,鼓励他不要放弃教学工作,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将来再为松潘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张绍骞在劳动之余温习大学时学习的专业知识,总结自己之前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撰写了大量笔记,这些在他往后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77年恢复高考后,提高教学质量再次提上了松潘中学的议事日程。同年,张绍骞调回了松潘中学,继续担任化学学科带头人。张绍骞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教师得以平反,他们在下放期间停掉的工资得到了补发。

当年的高考,出现了“老三届”和“新三届”一起参加的场景。松潘中学第一年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第二年,有两名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

在全州教育系统开展的学科竞赛中,张绍骞作为指导老师,带队获得了化学学科的优异名次。随后,松潘中学高中部开始招收南坪县和红原县的学生,张绍骞担任高中部三个年级的化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在承担化学教学任务的同时,他还担任化学教研组组长,负责指导年轻教师。他将自己多年总结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同时期,肖祥清承担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任务。她对学生视如己出,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肖妈妈”。学生彭剑新成绩不错,但是家庭条件不好,经常因帮家里干活旷课。肖祥清上门家访,讲明学习的重要性后,家长才打消了让孩子回家务农的念头。学生刘秀在写作上很有天赋,肖祥清鼓励她多看课外书籍,经常辅导她的写作,刘秀后来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刷经寺农牧学校教书,她还经常在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白羊乡的学生家庭普遍困难,大都是背着棕垫来上学,肖祥清将家里的旧衣服洗干净后送给他们穿,家里煮肉的时候,就把几个白羊乡的学生带到家里改善一下伙食。

“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张绍骞夫妇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中,对学生都呵护备至,点点滴滴长久地烙印在了学生的心里。退休多年了,还有学生逢年过节到都江堰看望两人。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好学生,张绍骞老人总结道:“教化学,首先老师自己要懂,要对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不能一知半解。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备课要细致,授课要认真,要保证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听得懂。还要注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能千篇一律讲完了事。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遇到肯提问题的学生,要耐心地讲解和探讨,不能简单粗暴地让学生都听自己的。我认为教书育人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如果一个老师对教书事业没有使命感,对学生没有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爱心,是教不出好学生的,也是出不了好成绩的。”

松潘中学建校六十周年时教职员工的合影

张绍骞后来担任松潘中学的教导主任,工作任务更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他操心。张绍骞以宽厚的性格和亲力亲为的作风赢得了教职员工的支持,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

张绍骞曾两次参加四川省高考化学科目的阅卷工作,这是对他教学工作的高度认可。

他获得了“松潘县教育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在第八届松潘县政协会议上,张绍骞作为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民办教师工资待遇等提案,为县委、县政府的相关决策部署提供了参考。

1992年,在教育战线奋斗了三十余年的张绍骞夫妇办理了退休手续,结束了平凡而又卓越的教学生涯。退休后的张绍骞积极参加松潘县干休所组织的党支部活动,每逢有演出活动,他都会拿起自己制作的“土琵琶”,为大家弹唱一曲。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尽己所能,为松潘本土文化的传承做点贡献。他至今仍记得儿时听过的《松潘花儿》:“郎骑白马上高山,立马回头望牡丹,姐是牡丹头一朵,郎是太阳才冒山……”

松潘这片热土,自古以来就人才辈出,其中有引领时代进步的“大人物”,更多的是无数默默耕耘的“小人物”。正是一个个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的劳动者,把松潘建设得如今这般多姿多彩。


主管单位:中共松潘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松潘县融媒体中心

许可证号:5112020010

主      编:李中斌

责      编:王毅

编      辑:李倩

投稿邮箱:3167744281@qq.com

微松潘
松潘,地处川西北高原,位于川甘青交界处,史称松州,置县2300余年,藏羌回汉各民族在这片热土上交融共生。曾经的边陲重镇、茶马互市、长征之路,如今已是生态宜居、商贸物流集散、红色文化弘扬之地。微松潘公众号旨在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展现松潘聚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