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字子舆,是孔子门生中以孝道著称的一位贤者。
曾参年少时,家境贫寒,但其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却深厚无比。他每日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助父母操持家务,从无怨言。
有一天,曾参前往山中砍柴,家中只留下母亲一人。突然,有一位客人来访。母亲一时不知所措,盼望曾参能速速归来帮忙招待客人,但又不知如何告知在山中砍柴的儿子。
焦急之中,母亲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咬了自己的手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儿子有所感应。
此时,在山中砍柴的曾参,突然感到心中一阵剧痛。他心中莫名涌起一股不安的感觉,直觉告诉他家中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曾参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柴禾,匆忙赶回家中。
回到家中,曾参看到母亲安然无恙,但神色焦急,旁边还有一位陌生的客人。他立刻明白了一切,赶忙向客人行礼致歉,并迅速为客人准备茶点。
客人看到曾参如此迅速地归来,感到十分惊讶。曾参的母亲便将咬指唤儿的事情告知了客人。客人听后,对曾参的孝心赞叹不已,说道:“此乃至孝之能,竟能心灵相通,实乃罕见。”
曾参却谦逊地说道:“并非我有何特殊能力,只是对母亲的牵挂时刻在心,这或许是母子间的深情所致。”
此事过后,曾参啮指痛心的故事在邻里间传颂开来。人们对曾参的孝顺称赞有加,也纷纷教导自家子女要以曾参为榜样,敬爱父母。
曾参长大后,始终秉持着这份孝心,将孝道融入到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中。他的德行不仅影响了身边的人,也通过他的学说和教诲,传承给了后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