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用地紧张,好项目难以落地;一边是产能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近年来,我市以“亩产论英雄”改革为切入口,聚焦企业提质增效和破解用地难题,着力将亩均理念贯穿项目招引、企业服务、产业升级的全周期全过程,在企业亩产效益评价、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将稀缺资源更多投向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好“组合拳”
提升土地资源“含金量”
△佛吉亚歌乐电子公司合理规划厂区布局,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了土地高效集约利用。
我市出台《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正向激励为主,反向倒逼为辅”原则,在全市范围启动实施政策资源配置行动。同时,通过优化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建立资源要素配置差别化政策、强化工业亩产效益调度等机制,实施亩产效益产业领跑者遴选、“零地招商”提升亩产效益、新一轮设备更新、科技创新赋能、“智改数转”等行动,打出了一套推动“亩产论英雄”改革的“组合拳”,推进工业企业亩产效益提升。
随着“亩产论英雄”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从2020年的12.54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6.35万元。今年以来,全市共清理闲置和低效用地48宗,清理面积4090亩,其中盘活用地2970亩;签约“零地招商”项目40个,投资金额103亿元。全市亩均固投从2020年的123.86万元提高到如今的181.13万元。
数字化赋能
打造产业转型新引擎
“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的成品优等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每平方米能源消耗量由2021年的5.43下降到今年的3.76,实现了低碳与发展有机结合。”该公司总经理张松竹说。目前,该公司已通过“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评定,数字化水平等级达到L6级。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亩产论英雄”改革的引导下, 我市传统产业加速转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我市还出台《宜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从企业、产业、平台三个层次提出9项具体举措,引导企业进行智改数转网联,加快唤醒“沉睡”资源,提高用地节约集约水平。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园区5个、绿色工厂28家,培育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绿色制造业系统集成项目2个,打造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3个。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3%,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8.5%,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9.6%,三项指标降幅均列全省设区市第一位。
不以规模定标准
转以“质效”分胜负
归集工业企业有关数据100余万条,多角度描绘全市“企业全景画像”……依托宜春市智慧工业大数据平台和江西省亩产效益大数据管理平台,我市整合各地各有关部门涉企、涉地数据,搭建起企业数据综合管理中心,并推动评价对象设定、评价指标模型构建、评价数据采集等全过程数智化管理,探索打造“地企对应”“企业智评”等应用场景,实现现有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积极赋能产业体系现代化,助力新型工业化。
“亩产论英雄”改革实施以来,我市持续完善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工作细则,坚持评价全环节覆盖,从高到低建立A、B、C、D四个评价档次,以占地5亩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为基础,逐步延伸到全部工业企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优势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平台(小微创业园、标准厂房)等开展综合评价,通过给企业分类“摸清家底”,实现更精准地为企业“把脉问诊”,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亩产论英雄”改革,让企业科技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日趋提升。全市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从2020年的1.7%提高到现在的2.29%。截至目前,我市有13家企业入选省级“小灯塔”企业培育名单,数量列全省第一位;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5家,分别列全省第二、第三位;本土制造业上市企业达到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1家,打造全国质量标杆项目6个。
■宜春发布原创文章未经宜春发布(ID:jxycfb)授权允许不得转载!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出品:宜春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莹;校对:肖苏阁;编审:龙姣;监制:熊妍华、刘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