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多变,空气湿度偏小,冷空气活动频繁,是许多疾病的诱发因素,各种病毒和细菌开始蠢蠢欲动。
想要预防秋冬季常见疾病,首先要了解、知晓疾病本身的诱发因素以及常见症状。以下是秋冬季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措施:
感冒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 (catarrh,黏膜炎),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暴发流行。
一、主要症状
普通感冒:早期症状主要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部不适或咽干,咽痒或烧灼感。2~3 d后变为稠涕,可有咽痛或声嘶,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感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和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流行性感冒:突发高热,头痛不适,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早期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
二、防治方法
普通感冒: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一般5~7天后可自愈。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只有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
目前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尽管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名称各异,但其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因此复方抗感冒药应只选其中的一种,如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流行性感冒:
抗病毒治疗: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主要以奥司他韦为主。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耐药,无作用,不建议使用。
对症治疗:发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
日常预防:
增强体育锻炼:定期进行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多食用油腻及含糖量高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后漱口,以清除口腔中的病毒和细菌。
生活习惯调整:
多喝温水:补充体内水分,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和病毒。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减少压力: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免疫力下降。
过敏性鼻炎
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粘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它是非感染性鼻炎最常见的形式,几乎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的群体当中。
按过敏原种类分类,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往往在春季、秋季发作,过敏原多为蒿草、花粉等;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一年四季都会发作,过敏原多为粉尘、螨虫等。
按症状发作时间分类,过敏性鼻炎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过敏性鼻炎。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4天/周,或<连续4周;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4天/周,且≥连续4周。
一、主要症状
鼻痒:当鼻子经过过敏原刺激后,会出现痒感。
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发作,每次数个,甚至十几个。
清水样鼻涕:大量分泌,与鼻窦炎引起的黄脓鼻涕不同。
鼻塞:双侧鼻塞,但轻重程度并不一致。
此外,过敏性鼻炎还可能伴有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这些症状多见于花粉过敏患者。
二、防治方法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皮屑、毛发、化学物质等,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注意通风和空气清新、湿润、温暖,为患者创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增强免疫力:保持情绪乐观和向上,避免抑郁、紧张、焦虑等不健康情绪,积极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药物治疗: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内清洁湿润,局部使用鼻喷剂,按时服用抗过敏药等。
脱敏治疗:将花粉、虫螨等过敏原制成提取物,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等方式反复接触受试者,从而使再次接触此类过敏原后过敏反应降低或消失。
咽炎
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以及淋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可单独存在,也可与鼻炎、扁桃体炎和喉炎并存,或为某些疾病的前驱症状。
咽炎包括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后者又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以及慢性萎缩性咽炎。
一、主要症状
急性咽炎:
局部症状:主要为咽部疼痛、吞咽疼等,尤其在吞咽、说话或咳嗽时疼痛加剧。
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
慢性咽炎:
主要症状:咽部不适,包括咽干、咽痒、刺痛、灼热、干呕,咽部有分泌物(即黏痰),吐不出、咽不下,以及咽部出现异物感。(刷牙恶心感)
其他症状:咽部烧灼感、咽堵、咽异物感等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有几周或几个月。患者常有咽部邻近器官症状,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胃部疾病的症状等。
二、防治方法
预防:
做好口腔卫生工作,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养成良好饮食生活习惯,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果,多喝水;注意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湿度适中,减少粉尘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用嗓过度。
治疗:
急性咽炎: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饮食调理等。
慢性咽炎:以局部治疗为主,如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含漱,激光治疗等。患者需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扁桃体炎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症,通常是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引起。
一、主要症状
咽痛:通常发生在咽喉后部,可能伴有吞咽时加剧的情况。
高热: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而产生的一种生理防御反应,重症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不退的现象。
恶寒:部分患者在高热前可能出现寒战或恶寒的症状。
扁桃体肿胀:细菌侵入扁桃体黏膜,会导致局部充血水肿,从而引发扁桃体肿大的现象。
吞咽困难:肿大的扁桃体可能会导致咽腔狭窄,引起呼吸困难。当炎症累及到咽部肌肉时,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和痉挛,导致吞咽困难的发生。
脓性分泌物: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扁桃体会发生坏死脱落,形成脓性分泌物。患者可能会发现口腔内有白色或黄色的块状物质,有时带有异味。
其他症状:头痛、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不适症状。
如果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二、防治方法
预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和过度疲劳;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休息和睡眠,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积极治疗口腔、鼻腔疾病,如龋齿、鼻炎等。
治疗:
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性咽扁桃体炎,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等药物。
咽拭子培养、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致病菌和感染程度,指导治疗。
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温水,促进病情恢复。
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通常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尽管有强效抗生素和有效的疫苗不断的投入临床应用,但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
一、主要症状
发热:肺炎患者常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能高达39℃或以上,且持续不退。
咳嗽:咳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早期可能是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痰液增多的现象。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时更为明显。呼吸困难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心悸、胸闷等症状。
胸部疼痛: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具有牵涉性,并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其他症状:还可能包括肠胃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疲劳、头痛、食欲不振等。
二、防治方法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尤其在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避免吸入有害物质:戒烟,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气体。
接种疫苗:根据医生建议接种肺炎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
治疗:
抗生素治疗:对于病毒性、细菌性肺炎,医生通常会开具针对性的抗生素处方。
支持治疗: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休息、营养支持等。
对症治疗:如使用止咳药、退烧药等缓解咳嗽、发热等症状。
呼吸支持: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和皮肤。这种病毒在初次感染时可能表现为水痘,但在治愈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再次活跃,引发带状疱疹。
一、主要症状
前驱症状:在疱疹出现前1~5天,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倦怠、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以及劳累史。
皮疹症状:皮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沿着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患者会先感到局部皮肤灼热、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之后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水疱疱壁紧张发亮,数日后水疱干燥结痂,还会出现色素沉着。
神经痛: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特征之一,可以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年轻患者的疼痛较轻,而年龄较大的患者疼痛较重。当皮损完全消退后,可能会遗留神经疼痛。
淋巴结症状:皮损附近的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严重者可有发热、畏寒、倦怠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二、防治方法
预防
接种疫苗: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50岁及以上的高风险人群。
避免传染:由于带状疱疹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患者疱疹破裂、渗出期间。
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可用于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吗啡控释片等,可用于缓解神经痛。
局部用药:如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等,可用于缓解局部症状。
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炎症吸收、缩短病程。
其他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或进行封闭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损或引起感染。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水痘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VZV)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在于皮肤和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并伴有较轻的全身症状。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水痘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未患过水痘和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较高,集体生活中常发生。
一、主要症状
前驱期:在出疹前1-2日,患者会先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前驱症状,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出疹期: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逐渐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疱液先是透明液体,很快变成混浊液体,疱疹处常伴瘙痒。
疱疹首先主要位于躯干部,而后延及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部分患者可在口腔、咽喉、眼结膜和外阴等黏膜处出现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疱疹在1-2天后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逐渐消失,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二、防治方法
预防
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预防90%以上的水痘发生,即使不能完全预防,也可使症状缓解。
避免接触:由于水痘传染性极强,应尽量避免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勤洗手,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治疗
隔离: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大概7-10天。
对症治疗: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食物,多喝水。高热者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烧药物。皮肤瘙痒严重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避免搔抓,以防继发细菌感染,一旦继发感染,可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
抗病毒治疗:对于成人水痘或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阿昔洛韦等药物。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这些原因主要包括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摄入生冷、腐馊、受污染的不洁食品等。病原体可以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且好发于儿童,患儿的症状通常更为严重。
一、主要症状
典型症状:
恶心:患者常有恶心感,可能伴随呕吐。
呕吐:呕吐物多为进食的不洁食物。
腹痛:腹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能表现为间断性隐痛或腹胀。
腹泻:大便次数增加,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有时伴有恶臭。
发热: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症状。
其他症状:
脱水:严重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口渴、尿量减少等。
电解质紊乱:呕吐和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如钠、钾、氯等的失衡。
休克: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
二、防治方法
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食物,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营养均衡。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治疗:
及时就医: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脱水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抗菌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处方。
止泻治疗:对于腹泻症状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止泻药物。
饮食调整:在急性期,患者可能需要禁食或限制饮食,随后逐渐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总之,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通过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食物、增强体质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来源:“上海消防医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鑫贤
审核:林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