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各位宝子们
今天我们一起打卡一个考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也称为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
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02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例
📣物质文化遗产
殷墟遗址
地址:河南安阳
中国安阳殷墟即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包括商代宗庙宫室遗址、王陵遗址和商城遗址等部分。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其占地约24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地址:河南、陕西、甘肃、新疆
公元前2世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标志着中国开始了解世界,世界开始发现中国。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东方学者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第一次将这条庞大的交通网络冠名为:“丝绸之路”。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各国学者,全面启动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丝绸之路路网项目申遗成功的首例。
龙门石窟
地址: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等朝代,持续营造达四百余年之久。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艺术家和工匠倾注了他们的智慧与心血,将一块块坚硬的石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佛像和精美的图案,为我们留下了这份不朽的艺术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03
两者的关联点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
1、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两个组成部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与故宫、长城等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主线的活遗产,更注重的是技能、技术、知识的传承,蕴含着民族民间文化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2、物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促生物质文化,而物质文化中蕴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理论上将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的,但在具体认识中,两者又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保护工作中应该二者兼顾,不可顾此失彼。
3、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 的基本依据,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构成一种文化的整体形态。
⌛(二)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
1、形态上的差异,是二者最显著的差异,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能被触觉和视觉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触摸不到的,不能被触觉所感知的。
2、保护方式上,二者也存在巨大差别。由于传统物质文化遗产是实体的存在,其可以通过博物馆收集、保护或保护区建设,或确定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区,增列历史文化名城等方法,可以使文物或遗产项目获得较为有效的保护。作为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其进行保护时,要充分考虑其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活态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就不能像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样,将遗产项目送入博物馆,或划定文化保护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是原样保护,是“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还要使文化遗产项目继续发 展,是一种“活”的保护。
3、在保护主体上,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是遗产本身及相关的存在环境,其物质形态既是遗产本身,也是保护的主体,即可以实现遗产主体和保护主体的统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不见,摸不到,其传承和延续靠的是人的接力,依托社会化个人的代代传承实现活态文化的传承。因此, 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载体——社会化的人。
4、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消失就永远消失,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具有可恢复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献的记载和相关资料的借鉴,能够得以恢复,具有再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