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革命纪念馆一楼展陈着第一卷第一期的《少年中国》杂志,它是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刊。少年中国学会于1918年6月30日由王光祈、李大钊、曾琦、陈淯、周太玄、张尚龄、雷宝箐发起与筹建,于1919年7月1日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总会设在北京,会员有120余人,遍及国内许多省市以及欧美、南洋等地。为了方便全世界各地的会员进行联系与交流,在上海、南京、成都及法国巴黎设有分会,影响较大。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曾琦、李璜、左舜生等都曾加入过该会。
《少年中国》第一卷第一期
《少年中国》于1919年7月15日在北京创刊,1922年迁上海编印,1924年5月停刊,共刊出4卷48期。《少年中国》以“本科学的精神,为文化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办刊宗旨,题材宽泛。如李大钊的《“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恽代英的《怎样创造少年中国》《少年中国问题》等专题论文,围绕“少年中国”这一核心观点,在锤炼青年品行和社会改造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引导困惑徘徊的青年走向光明。
1919年10月,王会悟在《少年中国》第四期上发表的《中国妇女问题——圈套——解放》
此外,《少年中国》还刊载了一系列批判现实问题的文章,其中既包括妇女问题、教育问题、婚姻问题、宗教问题等,也有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等理论或学术问题,在当时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杂志还刊载了很多介绍自然科学的文章。这些文章一方面同愚昧落后和封建迷信思想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力图在知识和思想方法上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并对全国青年进行启蒙。
《少年中国》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和寻求社会改造中的发展、演变和分化过程,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早期共产党人思想活动的重要史料。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