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地点: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二楼(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31号)
主讲嘉宾:辽宁大学教授 江 帆
主 办:沈阳故宫博物院
讲座提要
辽沈地区的春节年俗是展示区域文化精神与个性的窗口,将辽沈地区的春节年俗置于历史文化背景中审视,不难发现,丰富多彩的辽沈年俗蕴含着人们对和谐、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滋润了一代又一代辽沈儿女,人们从“年”中感受到了欢乐,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生命延续、前行希望与人生价值。毋庸置疑,古老的年俗已内化为辽沈区域文化的血脉筋骨与发展动力,具有独特的生态美学意蕴。
本讲座主要对辽沈地区独特的年俗文化与特色传统进行审视和解读,辅以与“年”相关的一些本土故事讲述,突出辽沈年俗的辨识度与独特韵味,彰显传统年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辽沈年俗文化作为历代区域民众生存智慧的库存与积淀,在当下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无论发生怎样的变迁,其精神内核却从来没有改变。由此也将引发我们思考:如何对传统年俗文化的价值予以重新审视、评估与转化,深入开掘其内隐的文化特质与精神内核,进而使其在东北区域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特有的文化功能与作用。
主讲嘉宾简介:
江 帆,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
江帆教授主要从事东北地域文化与口述传统研究,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其保护实践研究。发表《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等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生态民俗学》等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学术项目20余项,参与中日、中日韩、中德等国际及海峡两岸学术项目多项。学术成果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一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辽宁文艺评论奖等国家级及省级奖项。2016年曾作为中国学术代表团成员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即是在此次会议上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次讲座为公益讲座,欲参加讲座的观众请于1月25日(周六)上午9:30之前有序入场。
关注沈阳故宫博物院
了解更多资讯
开放时间:
10月11日-4月9日:开馆时间:9:00,停止入馆:15:45,闭馆时间:16:30。
全年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沈阳故宫博物院
公交:乘环路、118、132、140、213、215、222、228、251、276、287、292、296公交车到沈阳方城·故宫西华门站下车,步行5分钟可到达;乘环路、117、118、132、140、213、222、228、251、276、287、292、296公交车到沈阳方城·故宫东华门站下车,步行5分钟可到达。
地铁:一号线到中街站、怀远门站下车,步行10分钟可到达。
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东馆)
公交:乘环路、117、118、132、140、213、222、228、251、276、287、292、296公交车到沈阳方城·故宫东华门站下车,步行50米可到达。
地铁:一号线到中街站下车,步行10分钟可到达。
沈阳故宫博物院公众号
沈阳故宫博物院微博
沈阳故宫博物院视频号
沈阳故宫博物院抖音
沈阳故宫全景虚拟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