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围习武 画卷清史——清代狩猎题材绘画展现的满族历史与文化

政务   2024-12-04 12:22   辽宁  

12月2日,“沈阳故宫讲坛”2024年第十三讲——《行围习武 画卷清史——清代狩猎题材绘画展现的满族历史与文化》在沈阳故宫西朝房开讲。此次讲座由沈阳市文史馆研究馆员、沈阳市博物馆协会理事长李理老师主讲,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业务人员、社会各界文物爱好者共7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清定鼎中原、建立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之后,为巩固政权稳定,保持八旗军战斗力,发扬“国语骑射”的传统,在京师设立南苑围场,在塞外设立木兰围场,在东北地区则设立了盛京围场、吉林围场和黑龙江围场。
讲座首先对清代狩猎题材绘画的存世情况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展示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包括收藏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木兰图》、收藏于法兰西学院的《盛京围场全图》、收藏在避暑山庄博物院的《木兰秋狝图》、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哨鹿图》《射猎图》《威弧获鹿图》和一系列乾隆皇帝的狩猎图等。它们或描绘皇帝逐鹿形象,或刻画宫廷贵族狩猎之姿,或简笔八旗官兵集体行围。以清帝为核心的宫廷射猎图,主要涉及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位皇帝,其中康熙帝开启木兰围场制度,乾隆帝则绘图最多。这类绘画在题材上虽是记录旗人狩猎习武的场景,但也从形象学的角度,再现了清朝国家政治与民族文化。
讲座的后半程介绍了清宫狩猎活动与宫廷典制。清朝将皇帝参与的宫廷狩猎活动上升到了国家礼制的层面,各环节都体现了宫廷礼仪制度的延续与发展。清宫围猎之制遵照八旗制,如行围中官兵按照左右翼包抄形成合围,又如按照八旗方位驻营,这在绘画中也有明显表现。同时,通过清宫狩猎题材绘画与传世文物互相印证,如康熙朝和乾隆朝虎枪形制的变化和发展,有助于深化对文物和历史的研究。此外,从皇帝和侍卫使用的狩猎器具,如马鞍、箭囊、弓箭等在形制等方面的区别,也可以揭示出其中体现的宫廷礼制,能够为清代宫廷史提供可靠的历史资料。






关注沈阳故宫博物院

了解更多资讯




开放时间:

10月11日-4月9日:开馆时间:9:00,停止入馆:15:45,闭馆时间:16:30。

全年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沈阳故宫博物院

公交:乘环路、118、132、140、213、215、222、228、251、276、287、292、296公交车到沈阳方城·故宫西华门站下车,步行5分钟可到达;乘环路、117、118、132、140、213、222、228、251、276、287、292、296公交车到沈阳方城·故宫东华门站下车,步行5分钟可到达。

地铁:一号线到中街站、怀远门站下车,步行10分钟可到达。

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东馆)

公交:乘环路、117、118、132、140、213、222、228、251、276、287、292、296公交车到沈阳方城·故宫东华门站下车,步行50米可到达。

地铁:一号线到中街站下车,步行10分钟可到达。


沈阳故宫博物院公众号



沈阳故宫博物院微博



沈阳故宫博物院视频号



沈阳故宫博物院抖音



沈阳故宫全景虚拟漫游








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博物院文化推广,资讯快报,展览宣传,公益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