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辽沈春节年俗,趣谈背后精彩故事

政务   2025-01-27 15:27   辽宁  


1月25日,“沈阳故宫讲坛”2025年第一讲——《漫话辽沈春节年俗,趣谈背后精彩故事》在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二楼开讲。此次讲座由辽宁大学教授江帆主讲,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业务人员、社会各界文史爱好者共7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尤其是申遗成功后,各地的年节非遗活动有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辽沈地区占据独特的生态区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年俗文化。

讲座首先介绍了东北生态区位特点与年俗形成背景。东北地理具有两大特点:“相对隔绝”与“自然资源丰饶”。从地理环境来看,东北历史上人烟稀少,群山阻隔,孤村散屯十分常见。东北满、汉等民族长居于此,直接与大自然打交道,天长日久,积淀成一种粗犷豪放、侠义好客的文化个性。从气候条件来看,东北冬长夏短,夏季雨热同季,草木生长极速,养殖、农耕、畜牧都显得匆忙,塑造了东北民众粗犷、豪爽的行为方式和精神气质。从资源负载力来看,历史上,东北物产丰饶,人口不似中原内地稠密,人均占有资源量充裕。民众在资源利用方面颇显大手大脚,买卖交易不计其零。从社会生境来看,尚武遗风随着东北少数民族的南迁和山东、河北等地汉族农民的闯关东,最终逐渐内化为东北区域社会一种稳固的价值观念,如今仍体现为东北区域各民族一种内在的文化心理。

讲座的后半程,江帆老师介绍了辽沈年俗文化及与“年”相关的本土故事。辽沈地区人民在生活中逐渐发展出了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民俗活动及文化,如桓仁版画、海城高跷、辽东秧歌、说书讲古等。这其中也留下了许多与“年”相关的本土故事,至今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朴素的美好愿景。

最后,江帆老师指出,辽沈年俗基于辽宁民众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对区域自然、社会的认识,承载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习俗仪礼、技艺与知识,表达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睦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和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持续不竭的动力。经过岁月积淀与承传,辽沈地区的年俗在今天仍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有的乡土之美。时代越是前行,我们向本土地域与民族文化原点的回望之心之情就越强烈。





关注沈阳故宫博物院

了解更多资讯




开放时间:

10月11日-4月9日:开馆时间:9:00,停止入馆:15:45,闭馆时间:16:30。

交通信息:

沈阳故宫博物院

公交:乘环路、118、132、140、213、215、222、228、251、276、287、292、296公交车到沈阳方城·故宫西华门站下车,步行5分钟可到达;乘环路、117、118、132、140、213、222、228、251、276、287、292、296公交车到沈阳方城·故宫东华门站下车,步行5分钟可到达。

地铁:一号线到中街站、怀远门站下车,步行10分钟可到达。

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东馆)

公交:乘环路、117、118、132、140、213、222、228、251、276、287、292、296公交车到沈阳方城·故宫东华门站下车,步行50米可到达。

地铁:一号线到中街站下车,步行10分钟可到达。


沈阳故宫博物院公众号



沈阳故宫博物院微博



沈阳故宫博物院视频号



沈阳故宫博物院抖音



沈阳故宫全景虚拟漫游








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博物院文化推广,资讯快报,展览宣传,公益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