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改革在行动 | 以改革之力助产业之兴—— 根河森工公司优化产业布局赋能高质量发展

时事   2024-11-19 21:11   内蒙古  

      初冬时节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区,呈现出一派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优美风光。
      近日,走进根河森工公司乌力库玛经营管护中心517工队生活体验区,一股浓郁的森工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把红灯笼挂得再高一些,那几串儿辣椒挂在房门两侧……”乌力库玛经营管护中心副主任李成志正带领职工做好冬季旅游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
      “我们想借助冬季旅游的势头,在全方位展示森工企业形象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推出一批较以往不同的业态产品,为游客增添新体验、新感受、新收获。”李成志介绍说。
      如何破除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如何让根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如何让产业成为兴林富民的重要支柱?带着这些问题,根河森工公司紧跟森工集团深化改革的步伐,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摸索出一条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的“破冰”之路。
游客登冷极湾栈道欣赏河谷风光。王宇 摄
      今年以来,公司积极构建跨区域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格局,立足根河链接区域旅游集散地呼伦贝尔市以及地处草原、森林过渡带的区位优势,以根河为中心节点,打造林区北部核心枢纽节点,切实发挥林区中部旅游集散地作用。同时,采取“走出区”和“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对接涉及旅游景区规划、生物质能源、特色养殖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立足公司发展实际和长期规划,开展互动考察交流。
游客喂食驯鹿。王宇 摄
      公司重点打造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乌力库玛核心区域,在整体布局、线路节点、旅游业态、接待能力、服务提升等方面晋档升级。以内部形成环线、外部联通区域为抓手,建设森林越野车营地,穿越陨石坑自然景观、古灶台遗址、森工文化小镇、雾海圣山、候鸟关键栖息地监测通道、冷水鱼溪流垂钓区、鹿苑、517小工队等内部环线通道,实现分区连线、串点成面,将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北接漠河、东接黑吉辽、南接呼伦贝尔大草原,集“森林穿越、旅游康养、休闲度假、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百万亩冷极谷综合性旅游区域。
      “我们以‘转换新赛道、实现新突破、闯出新路子’为发展目标,从旅游运营体系改革入手,创新经营模式,主动对接市场,推动旅游产业与特色养殖深度融合,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根河森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连宽说。
      为延长旅游季节、丰富旅游业态,根河森工公司还与属地政府共同策划打造精品冬季旅游项目,打造以517工队为主的森工文化体验区,与敖鲁古雅泛北极圈文化旅游、冷极村过大年等活动联动,形成资源差异互补、利益共享的旅游经营模式;围绕森工文化、冷极文化、驯鹿文化三大品牌核心,精心策划“一园、三点、十大主推产品”的冬旅项目,让“冷资源”变为“热效应”。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根河森工公司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格局,为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蓄势赋能。
梅花鹿在林间散步。王宇 摄
      公司紧扣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以“公司+基地+林户”、合资合作等形式,稳固现有驯鹿、梅花鹿、驼鹿特色养殖产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打造平台,做优载体,通过场地租赁、与第三方合作、鼓励有意向的职工参与等方式,转变现有的经营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具有统一性、市场性的养殖产业布局;建立集游客观光、生态知识普及、野生动物救助等于一体的特色畜禽繁育基地,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类型和经营模式,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更好满足大众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真正让林下特色养殖产品走出森林、走出大兴安岭,走上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借助高质量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抚育项目,整合林区中北部的林下资源,充分挖掘林下剩余物的潜在价值,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建立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生物质新赛道,以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物质颗粒产业园区为目标,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张旭

编辑 | 朱高华

一审 | 郭卫岩

二审 | 米何妙子

三审 | 王晓虹

林海日报
《林海日报》创刊于1953年11月11日,是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机关报,是首家全国公开发行的林业企业报,是全国先进企业报,也是呼伦贝尔地区创刊最早的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