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丨张夕勇:加快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民生   2025-02-05 21:14   天津  



加快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会长

张夕勇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新型产业,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从2014年的7.8万辆,到2024年突破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短短十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入了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具体表现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不断进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驾乘体验越来越满意;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保有量成倍增长,消费者出行越来越方便;全行业共同努力,补短板、强弱势,新能源汽车的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日趋完善,越来越充满活力。

深刻认识产业集群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产业、区域乃至国家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重要载体。集群化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力助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目前已有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 已成为带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通过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培育和壮大了一大批技术和市场份额领先,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群体。


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又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技术和产品,汽车产业有着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独特优势,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而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标志。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能够汇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形成上下游协作高效、产业生态活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发展优势,已经成为产业创新的策源地、优质企业的集聚地、重大创新项目的承载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当然,从生态圈的角度看,创新型产业集群与热带雨林的规则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在雨林中,一棵像野草的植株极有可能是整个生态环境中最有价值的新植物,今天的小树苗,可能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对于在科技园区、在产业集群中的许多初创公司,提供适合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让它们慢慢发展壮大,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正如生长在雨林的野草和小树苗,阳光、水、温度、季风及流动的空气,都是让种子发芽,让小树苗成为参天大树的必要条件,许多初创企业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形。如何通过雨林的多元、共生、冠层、开放等特征来有的放矢地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并转化运用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构建之中。同时还要看到,先进制造业集群凝聚了政产学研用投各方、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具备专业化分工程度高和要素集聚度高双重优势,能够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力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刚刚过去的2024年,京津冀地区实现汽车产量285万辆,同比增长11.8%,其中新能源汽车67.6万辆,同比增长154%。目前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实现产值已经超过8400亿元,汽车已经成为京津冀制造业的“首位产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愈演愈烈,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重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技术竞争不断深化,新一代科技革命驱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车能路云深度融合加快,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我国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领跑者和新动能发展的最大贡献者。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最新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名单,“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榜上有名,这为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十五五”期间乃至今后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和资源支持。





图: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的通知》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京津冀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重点表现在:一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偏低。2024年京津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7.4%,高于全国(47.1%)、低于长三角(50.9%)和大湾区(54.7%);二是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整零协同比”偏低。近年来,京津冀汽车产业整零协同比为25%左右,远低于长三角的90%和大湾区45%;三是“走出去”的国际化规模总量偏低,且“长短”明显。京津冀汽车整车企业2024年海外销售总量超过80万辆,而长三角整车企业相关指标超过230万辆,且京津冀地区整车企业海外销售量一家独大现象凸显,仅长城汽车一家占比超过55%。而长三角地区的上汽和奇瑞并驾齐驱,带动优势明显。同时,三地整车企业在产能协同、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产业生态共建共享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高水平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超万亿产值,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具体的目标任务包括:

1.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主要指在全球范围内,同类产业集群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具备比较优势。

2.汽车产销量、汽车产值占全行业的比重为10%以上。

3.产业集群在税收、就业、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方面效应明显,贡献占比大。

4.链主企业(整车厂)及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有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水平在行业的引领力强,产品力及性价比高,明星产品、爆款产品多。

5.链主企业及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在行业中利用外资具有比较优势,集群内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效益好,新产品、新投资逐年增长。

6.集群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和交货额在行业内居第一梯队,海外创新载体的数量和质量具有竞争力。

7.集群内企业协同发展高质量运行,整零协同比(整车和零部件)较高,资源整合发展具有明显效果。

8.集群内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运行,能够带动区域内技术创新主体不断拓圈,科技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空前,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可在行业内居于先进水平。

9.产业集群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治理的现代化和先进性不断提高,营商环境国内一流,集群内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越来越好。



高质量发展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产业集群的重点举措

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首先要把握好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汽车产业集群有六个突出特点,即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链长、竞争激烈、全球化布局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明显。其次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区域产业分工,制订京津冀三地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基于目前的产业基础和各自优势,经过充分讨论、科学论证后,明确三地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再次要以正在着手编制的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入手,围绕整车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整零协同化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的国际化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和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水平进一步提升几大重点任务,到“十五五”末实现京津冀汽车产值突破万亿元。


二是抓住整车企业这个关键,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整车企业是万亿产值规模能否实现的关键。而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又是汽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胜出的关键之关键。明确链主企业的主体责任,发挥头雁效应,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行、约束和激励机制来保证。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好整车企业这个链主的三个作用。首先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作用。整车企业做为链主,可以牵头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开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补齐产业链的短板,增强产业链的掌控力。其次是提高产业链的投入产出比。比如整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高,必然会带动供应链产能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产品研发投入产出的效益。再者是促进资源共享。链主企业需要发挥其社会影响力,能够很好地协同政府、资本、人力资源、销售渠道等各方资源,为产业链各方提供生产经营支持和企业扩大规模所需的资源保障。

图:小米汽车首个工厂落户北京亦庄,2024年交付量实现超13.5万台(图片源自网络)


三是抓紧落实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高水平协同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承载空间。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统筹推进三地产业布局优化、园区发展、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当前重点做好顺义、武清、廊坊三地生态港规划的分阶段实施方案。同时,把京津冀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的全国领先优势发挥好,统一规划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示范区、示范道路,把项目建设和日常维护结合起来,实现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并结合刚刚颁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的发展新期待,实现既有优势再造新优势。同时,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技术,以及下一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新产品、新平台的要求,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新做法,充分利用在京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以及有关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优势,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上车、上路、上批量规模。



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点位示意图


四是抓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重点围绕智能网联等变革性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及绿色产业链、创新服务体系产业链的价值重心向软件和服务业转移。首先是整车企业与供应链的协同,通过创建供应链联合体,把推动联合开发技术产品与联合开发国内外市场结合起来。再者是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新产品同工业及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企业赋能,或相互赋能,加快与能源、交通、新型工业化等方面的产业融合,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五是抓好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深刻理解产业集群催生新的业态、塑造经济韧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价值,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在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下功夫、做文章、出奇招、见实效。在政府、企业及相关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好发展活力强、创新后劲足、不同生态主体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这里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北京科技人才优势。推动三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比如2023年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额是1851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如何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天津、河北转化落地,实现产业化,有更多的“独角兽”、“小巨人”等科创企业在津冀产生,需要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力;二是正确面对链主和非链主的关系。要充分认识本地的企业竞争优势、科技水平、产业基础、人才资源等条件,避免同质化、重复投资和内卷式恶性竞争。


六是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一方面要理顺产业集群的治理逻辑及机制,建立和完善集群治理体系,把权力在集群治理主体间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在抓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多关注中小企业,给中小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和配套服务。再者是努力打造守法守信、包容开放的集群文化,落实好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集群内企业可以基于共同协商原则,自发协商达成和履行共同协议,同时鼓励支持链主企业率先垂范,主动带领中小企业为集群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群策群力,共赢发展。因此,成立由三地政府领导、链主企业代表、专家团队等方面组成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领导协调委员会”,负责集群的日常运行协调,定期组织集群发展情况的专业评估并及时进行监督是必要之举。最后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让行业协会不仅扮演“虚拟中心”角色,还要当好“吹哨人”,主动预警、主动提示、主动暴露问题,防患于未然,这样可以降低机会成本,大幅度提高决策和运营效率。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产业集群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治理的现代化和先进化不断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会越来越好。



来源: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



美丽武清
宣传推介武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