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深学笃用勇攀文艺高峰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贵州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弘扬人间正道,追求德艺双馨,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近年来,贵州省文艺界立足贵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创作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5部电视剧在央视播出,2部电影在院线上映,2部文学作品获鲁迅文学奖,5部文学作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部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3部影视作品获中美电影电视节奖项,1首歌曲在央视春晚火爆出圈,1名艺术家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贵州文艺赢得业界普遍赞誉。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精品力作勇攀文艺高峰。贵州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四大文化工程”,深入挖掘多彩贵州文化资源,用绚丽多彩的艺术尽显贵州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创作电视剧《乌蒙深处》《张之洞》、电影《英特纳雄耐尔》《二十四道拐》、“新时代·唱响多彩贵州”系列歌曲等重点文艺作品,推动电视剧《王阳明》播出、电影《云上南山》《浴血困牛山》上映,创作反映贵州发展的长篇小说《乌蒙磅礴》《苍山传》和以屯堡文化为背景的网络小说《归流》,呈现出主旋律高昂、题材多姿多彩、作品新意迭出的贵州文艺发展态势。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热爱真情满足人民需求。贵州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采风、全国文艺名家看贵州、美术和雕塑名家走基层等“深扎”实践,厚植人民情怀。加强新媒体视听作品创作,推出网络剧《大侦探赵赶鹅》等。积极与省内外、体制内外文艺名家建立联系,加强对外联络交流,办好文艺名家座谈交流、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等活动。大力实施贵州文艺“强基”工程,动员、鼓励和引导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增进人民感情,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文艺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郑欣: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
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出“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时代号召。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持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奋力投身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的火热实践,守正创新再出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强化优秀文艺供给,壮大文化演艺市场。
用心用情,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从集团多年来打造的近100部传统剧目中遴选出话剧《此心光明》、花灯戏《七妹与蛇郎》等经典老剧复排复演,创排杂技剧《脊梁》、舞剧《王阳明》等系列新剧。根据贵州作家肖江虹同名小说改编的花灯戏《百鸟朝凤》等立项创排并有序推进。执办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演艺活动,以北京路大剧院为主要阵地打造“周周有戏”演出品牌,2024年以来已合计演出超160场。
开拓视野,让贵州文艺出海、文化扬帆。集团致力于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让多彩贵州民族文化亮相国际舞台,力争成为全球流行的中华文化IP之一,一年的海外演出总量超过去五年总和,并与澳大利亚澳丰集团、澳大利亚瑞安文化公司签署《文化交流五年合作计划备忘录》。接下来,将在推动贵州文艺精品大规模出海方面开展更多的探索和实践,系统谋划后期海外巡演计划。
融合发展,构建产业链条、繁荣演艺经济。今年以来,集团主动对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头部演出经纪机构,在构建产业链条、繁荣演艺经济上集中发力、系统布局。执办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参与承办宜刻英雄超级联盟贵阳站演唱会,并将于12月14日举办马克西姆古典跨界钢琴演奏会。下一步,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演出公司及机构的联动沟通,合作举办系列演唱会、音乐节以及联合制作商演剧目,促进贵州省演艺经济繁荣发展。
话剧《此心光明》剧照。
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山花》杂志主编李寂荡:正是山花烂漫时
《山花》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致力于编出一本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优秀期刊。
突出主题出版。近年来,《山花》在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小辑、“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小辑。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宣传贵州省“四大文化工程”,开设了“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传统文化·阳明文化”专栏。编辑出版《山花·脱贫攻坚专号》,通过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生动展现贵州省脱贫攻坚成果,讴歌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发表了一系列有深度的报告文学作品,如《而今迈步从头越》《风景这边独好》等。
拓展办刊思路。积极向文学名家约稿,通过名家名作确保刊物质量的同时,发挥本省文学阵地的作用,培养一批优秀的本土作家,重点刊发多位本土实力作家的作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文学创作规律设置栏目,开设了“乡愁印迹”栏目,刊登讲述村史村事的文章,还设有“三叶草”“译记”等特色栏目,并多次推出“海外华人作家小辑”,尽可能多维度地呈现全球汉语写作的面貌。持续举办“山花文学双年奖”评选,积极加强与省内外相关机构合作,依托刊物开展采风、笔会等,拓展文学活动。
多措培养人才。《山花》不仅利用自身刊物平台力推本土青年作者,还采用“山花写作训练营”扶持本土文学新人,已举办8届,培训学员400余人次,有多名学员的作品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并积极走进校园和各行业系统,开展文学讲座,普及文学知识。
通过这些举措,《山花》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是西部十二省区市唯一入编的中国文学作品类期刊;《山花》亦多次进入龙源期刊网“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榜单。
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潘闻丞:描绘多彩贵州新画卷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贵州美术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立足群众文化需求,聚焦公共文化场馆效能发挥、文艺活动形式拓展,积极策划组织高质量展览,稳步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美术藏品体系、学术研究和公共美育品牌。
近年来,贵州美术馆相继邀请卢禹舜、徐里、岳黔山、于文江等名家大家来举办个展。2023年,贵州美术馆共举办展览50场,接待观众16万余人次,“从徐悲鸿的贵州土纸开始——中国美术新体验作品展”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在中国美术馆首展;自主策划的“家山长怀·黔水飞扬——杨长槐中国画作品展”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今年截至目前,贵州美术馆已举办展览49场,接待观众12万余人次。
除了提升办展质量,还鼓励艺术家创作出弘扬时代精神、担当时代重任的作品。2023年在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中,贵州入选作品数量排名全国第六。今年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贵州画院创下成立至今参加国展的最好纪录。
积极打造优质公教品牌。倾力打造“贵美课堂”“美术里的贵州”系列公共教育品牌,今年已举办系列课堂30场,惠及线上线下观众7万余人。通过馆校结合等方式,不断创新公共教育内容。“贵州省美育实践民族刺绣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等公教项目,让公教活动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贵州美育事业发展。
联动社会资源共谋发展。贵州美术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与市(州)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美术团体、高校联动,推动共同发展。相继与六悦美术馆共建美术创作展览中心,与机场实业公司共建空港艺术中心,与遵义美术馆、六盘水美术馆、中天美术馆等共同举办“多彩贵州”美术大赛作品展,与中国国家画院、遵义市美术馆签订文化帮扶协议等,协同推进贵州美术文化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此外,我们还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引导力度,先后邀请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深入遵义、黔东南、黔西南等地采风、开展业务培训和专题讲座,全力助推“四大文化工程”建设,促进贵州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剧协主席、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创作优秀作品传扬戏剧艺术
贵州京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推动贵州京剧事业繁荣发展,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精品。
守正创新三十载,知行合一一部戏。守正是戏剧事业发展的根基,而创新则是戏剧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贵州原创大戏京剧《阳明悟道》吸收化用其他艺术的可用元素,大胆探索,打造出的一部观众喜爱、市场认可的作品。
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阳明悟道》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24年赴全国10城巡演,所到之处受到戏迷观众、专家及新闻媒体的持续关注。在中国文联举办研讨会,专家评价该剧的创作实践是贵州京剧人在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利用京剧艺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次生动实践,一个新时代戏剧生态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这部戏的创作,切实提高了贵州京剧的原创力和对市场的开拓力。
贵州京剧院几十年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打造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贵州京剧院在人才引进方面,自2006年以来引进了一批院团优秀人才,这一批人才通过京剧院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如今已成为院团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在国内戏曲舞台上崭露头角。长期以来,贵州京剧院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外请业内知名专家、老师前来教授专业技能;通过全国、省市等各人才培训平台,积极选拔推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培训,使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贵州省音协副主席、黔东南州文联副主席孙红莺:把乐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作为一个词作者,我时常在思考,如何以原创歌曲推动文艺的繁荣发展。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我长期到各地采风,将在采风途中获得的素材和灵感,结合当下流行音乐的特点,进行全新创作。
从苗歌“蒙达哟”中找到灵感,由贵州音乐人张超重新谱曲,我填词创作,加入侗族大歌元素,创作了流行歌曲《谷雨天》。这首歌既有苗族、侗族的元素,又是用普通话和侗语来演唱,表达了人们欢庆谷雨来临和期盼丰收的心情。歌曲录制完成后,《谷雨天》由饱饱盒子团队联合贵州20多个村寨适时拍摄,引发热烈反响,随后在央视“中国民歌盛典”演出,广受好评。
我特别想分享《大山的小孩》的创作故事。2023年4月,我和张超等一行到贵州从江谷坪小学采风,与孩子们谈心交流,教她们写下自己的心声,辅导“勇敢女孩”合唱团将音乐梦想写成歌曲《大山的小孩》,并陪伴她们到“村BA”现场演唱。2024年5月,我发起和参与策划“大山的小孩”首届“村超童歌会”,让山里的孩子通过音乐看世界,也让世界听见他们的歌声。
2024年,结合贵州的“爬坡节”“跳花坡”等少数民族节日与传统节日“上巳节”的踏青习俗,我和张超创作了歌曲《上春山》。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后,《上春山》登上各大排行榜,火爆出圈,引发青少年对古典诗词学习的热潮,《上春山》抖音话题量达40多亿次。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写贵州的山,却是第一次“跳出”贵州写贵州。
是贵州青山绿水和民族文化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今天的贵州,万桥飞架通南北,千年之变换新颜。我将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继续创作;以原创歌曲记录贵州发展,唱响贵州好声音,传承文化经典,讲好贵州故事、中国故事;以原创歌曲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把乐曲写在祖国大地上!
电视剧《春风化雨》编剧饶俊:从天马行空到脚踏实地
原来的我,以创作古装仙侠、古装偶像剧为人所知,如《花千骨》《醉玲珑》《千古玦尘》等。但当此类创作占据我的生活时,一种“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空洞感席卷而来,我必须从中解脱。于是,首部乡村振兴题材网络剧《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教育题材电视剧《春风化雨》应运而生。
2018年,我重返贵州铜仁老家。在那里,我发现自己的高中同学,甚至是“90后”,成为了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启发了我,要以谦卑的心,落地的笔,娓娓讲述他们和乡村的故事,让贵州可以是“田园牧歌”,是“世外桃源”,是治愈,是心安。
《在希望的田野上》收官之际,我又返乡再度进行田野调查、体验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创作集中在乡村的“面”上,电视剧《春风化雨》则聚焦在“点”上。这个“点”,便是乡村教师。这群人,值得打上历史的聚光灯。
从《花千骨》到《在希望的田野上》《春风化雨》,于我而言,是从“天马行空”到“接地气”。家乡和祖国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如《诗经》中的绝美字句,需要我们像采诗官一样,潜心采集。当看到网友评论《在希望的田野上》《春风化雨》“拍出了乡村的美”“治好了我的城市空心病”时,我想我也为多彩贵州增添了一抹色彩。而我们即将开机拍摄的仙侠剧《咸鱼飞升》,根植于中华文化,也将取景贵州,借影视的翅膀把山地公园省的贵州名片递向世界。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警醒着我们每一位创作者,应根植于真实的人民生活,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电视剧《春风化雨》剧照。
水城农民画画师、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源:一幅画一座城一生情
我的父辈与水城农民画结缘,我6岁便与水城农民画相遇。1983年,夜郎风品牌诞生,从我爷爷、父辈五人最初组建的“山艺斋”画廊到如今的夜郎风,40余载坚守,改变的是我们从过去的“小作坊”到如今的规范化经营,不变的是我们对水城农民画的传承和创作热情。
作为水城农民画的新时代传承人,深耕这一地方文化瑰宝,聚焦技能体系建设。近年来,我们遵循“文化+”融合趋势,着力提升水城农民画附加值,努力提高的经济收入。我们先后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培育企业、六盘水市民族团结示范企业、贵州省劳模企业等荣誉。
作为新一代水城农民画画师,我将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画为媒、引领产业发展、深入人民群众,努力将水城打造成一座充满艺术魅力的“画城”。
坚持以画为媒。接下来,我将发挥一人带动一群、一群带动一方的作用,持续打造水城农民画的宣传阵地、产业阵地、聚才阵地、富民阵地,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创作更多充满泥土气息的好作品,展现美好“黔”图。
引领产业发展。文化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我将积极探索水城农民画的文旅融合路径,持续推动版权赋能,为水城农民画画师创造收益,通过各类艺术平台,充分发挥夜郎风作为贵州老字号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推动水城农民画产业快速发展,让水城农民画艺术成为富民产业。
深入人民群众。水城农民画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将继续坚持传承发展的理念,围绕传帮带工作体系建设,面向乡土、深入群众,记录家乡发展,推动艺术走进人民生活,真正实现水城农民画艺术服务人民群众,让田野里“长”出的水城农民画,更好地描绘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陈曦 姚曼
欢迎关注
文明贵州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wmgztg@163.com
实习编辑:唐婉君
编审:向滟伶 赵来睿
审签: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