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我的家乡一般都说“冬至节”,自古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民谚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冬至开启三九天的严寒模式,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冬至是个寒冷的日子,甚至想起冬至都忍不住缩一下脖子。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冬至却是暖色调的,充满着温情和暖意。
岁岁寒霜,爱暖冬至。我小时候,每年冬至一大早,母亲就招呼我和哥哥起床。“快起来,今儿冬至,快把棉裤穿上!”冬至这天是穿棉裤的日子,之前只是上身穿了棉袄,到了冬至就得“全副武装”,抵抗严寒。母亲做的棉裤是老式的背带棉裤,前胸后背都絮着棉花,相当于多加了一件棉坎肩。父亲从里屋拿出他前几天赶集时买的两顶棉帽子,招呼我和哥哥戴上。冷冷的冬至暖暖地过,母亲和父亲的爱给这个节日晕染上了暖色调。
年年冰雪,情暖冬至。家乡人一直把冬至当作节日来过,过节讲究的是团圆美满,每年冬至我们的大家庭都会吃“团圆饺子”。冬至那天吃过早饭,母亲就开始准备剁饺子馅了。她把家里仅有的两个案板一字排开,包饺子的厨具全都准备好,热热闹闹的场面像是要进行一场盛大的仪式。这样的时候,我和哥哥会请爷爷奶奶过来,然后再去请几位婶子。说起来有意思,因为我家的厨具有限,几位婶子过来的时候,有的拿着擀面杖,有的拿着面盆,有的拿着碗盘,有的拿着菜刀。父亲见了总要打趣:“跟上山打虎似的,很有阵势!”一家人听了哈哈大笑,给包饺子活动奠定了欢乐的基调。一家人齐心协力,一起包饺子过冬至。
包饺子的时候,几位家庭主妇一边忙一边聊,“叮叮当当”的声响伴着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孩子们有的帮忙打下手,有的追逐嬉戏。姐姐和堂妹从小就勤快,她们帮大人擀皮,还学着包饺子。有时她们包的饺子露馅了,大人们就给她们讲“包饺子要领”。哥哥带领着堂弟们在院子里玩游戏,不时传来他们大呼小叫的声音。我则朝母亲要一小块儿面团,用来捏小玩意儿。我捏一只小兔子或者小狗,然后展示给亲人们看。一家人对我的“作品”评头论足,我开心极了。
饺子包好了,灶上大铁锅里的水也烧开了。煮饺子是个技术活儿,一般都是母亲来做。“开锅煮馅,盖锅煮皮。”饺子没有浮上来的时候,要盖上锅盖。饺子浮上来后,打开锅盖煮。饺子煮熟了,吃饺子就更热闹了。我家的小屋里,热气氤氲,香味扑鼻。一碗碗饺子端上桌,先给长辈,再给孩子。长辈把好吃的肉馅饺子让给孩子们吃,孩子们给长辈盛饺子。亲人们互敬互爱,传递着亲情的温暖。欢笑声不时冲出小屋,飘荡在农家小院里,飘荡在寒冬的天空下……(本文有删减)
丨来源:呼和浩特晚报(作者 王国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丨校读:殷晓蕾
丨责编:曹洁 殷晓蕾
丨审核:张靖瑜
丨终审:王晓茹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青橙融媒 生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