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共同精进
前段时间出差短暂的坐了一次久违的绿皮火车,让我找到了贴切形容和认识数字化转型前后企业的对象。今天分享给你。
前段时间出差,因为目的地没有高铁,所以先坐了一段高铁、再转乘了一段绿皮火车。
这次坐绿皮火车的感觉,既陌生又亲切。
陌生是因为工作之后,出差时为了追赶时间、日常旅游出行为了舒适,已经多年没有坐过绿皮火车了,车上的乘客的面孔似乎与日常所见有着明显的区别。
亲切是因为大学时光里,寒暑假的无数次往返旅程都是乘坐绿皮火车,登车乘车的过程中回想起的都是当年的时光与故事,看着硬座上伏案而睡的年轻人,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百度了一下,我这次乘坐的严格来说应该叫“新绿皮火车”,是K字头的快速列车。
绿皮火车,是指以25B型客车及更早的单层客车车厢编组而成的列车,车体外观为墨绿色,速度因车型而异。2014年后,使用25G/K/T等车型的普客/普快列车、快速列车(K)、特快列车(T)、直达特快列车(Z)、部分旅游专列/旅游列车(Y)被称为“新绿皮火车”,车体外观为橄榄绿色。
普速列车和动车组列车都是中国铁路客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速列车相较于动车组有着低廉的票价,是学生、农民工、低收入者等出行的首选。
想当初的自己,坐到K字头的快速列车都是奢侈的事,每次寒暑假单程就需要2天左右,中间北京倒车,每次最好的情况是倒车前有座,倒车后就只有站票了。
再这样写下去,就变成回忆文章了,先就此打住,下面言归正传。
刚才说陌生,只说了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绿皮火车的速度和管理。
我们检票登车的时候,列车已经进站有10多分钟了;登车之后,又停留了10多分钟才缓慢启程;之后每站停留的时间都10分钟起步,中间不时还会停下来休息或缓慢前进。总之高速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被快速列车也生生的走了1个半小时。
这对经常坐高铁的我和同事来说,都觉得太浪费时间、效率太低,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为了按规定时间抵达,一直在缓慢前行一样。
我们在聊起这个感受的时候,我突然联想到了所做的数字化工作。
我和他们打趣说:绿皮火车就像我们的企业,高铁就像华为这样先进的企业。绿皮火车效率低、只管结果,过程中没有时间观念。
他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
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做相关工作学习了一些方法、理论,也去先进企业调研过。见识了外面的风景之后,再看自己所在的企业,想想日常工作中的所遇所见,多少都是有些无奈的,才有了这样的想法。
没有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或者没有转型想法和缺少先进管理的企业,就像绿皮火车一样。
企业里的每个人似乎都很忙,就像绿皮火车的乘务组一样:列车员一样,晚上我乘车的1个半小时里,来回走了不下10次,提醒乘客各种注意事项;多个售货员也来回往返兜售货物,有推车的售货员,有手提的货物的售货员,分工还挺细致;收集垃圾的人也来回了2-3次。
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正确的做着事,但列车就是快不起来。似乎有时为了保证准时到站,还要放慢速度。
明明可以更快,但就是这样慢慢来,是不是很让人无奈?可能是因为刚下高铁再换绿皮车吧,所以感受有点多。
高铁每站的停留时间基本就是3分钟左右,准时准点、从不拖延;途中甚少遇到减速、停车的情况,乘组人员很少、也不经常走动,一切是那么多的有条不紊、非常从容,但速度是真快啊!以至于现在我是能坐高铁就从来不坐飞机。
高铁的准时与效率,我理解都是应用了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后,精细化管理的结果。
相比之下,高铁就像采用先进管理和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职责明晰、务实高效,不用乘组人员着急和过度劳动,不用乘客督促,它还保持高速运转。
这都得益于每个人都在做正确的事,以及在正确的事情上的持续投入。
除此之外,我也进一步理解了数字化转型的困难之处。
绿皮车上的乘客,他们宁愿花着较低的票价,花着大把的时间,即使是深夜来临在车上坐着硬座忍受辛苦过夜,也不去花更高的票价去乘坐高铁。
他们应该都是因为收入较低没有条件,或者是觉得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辛苦,没有高铁与绿皮火车的差价值钱,因此舍不得花钱去坐高铁。
他们的低收入境遇和对时间价值的认知,短时间是很难改变的,甚至是无法改变的。
绿皮车上的乘组人员,尽管做着与高铁上的同行一样的工作,却明显付出的辛苦更多,可能其中的很多人已安于现状,也可能有人意识到了问题,但受限于列车的条件和管理制度,却没有办法让列车更快。
企业当前的经营环境、现有条件和制度,以及身在其中的人,对时间、效率价值的认知,还有安于现状、不肯改变的意识,都是实施与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阻碍。
以上,就是出差途中的偶然引发的一点认识和思考,趁周末记录下来,希望能引起你的共鸣。
同时也与朋友你说声抱歉,因年底工作繁忙,一直忙于正确的做事,因此没有时间深度思考,很久没有更新了,已经存了6、7篇文章的草稿,都没办法成文,忙过这段也不知是否还能记起当时的感触了。
希望可以尽快安静下来,投入到做正确的事情中去。
—END—
业余时间写文不易,有收获的朋友敬请:
转发、分享、在看三连,帮助推广
关注、星标公众号“SE与MBSE漫谈”
扫描下图二维码加我微信,加入“SE&MBSE共进群”,与同道共同交流
公众号加“星标”,及时接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