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无风,有些迷糊的95后女青年,ID:wfqnwx。
袁崇焕,这位书生出身的明朝名将,可能是大明朝最后一位真正有能力阻挡满清铁骑的人。然而,崇祯帝一念之差,让这个机会彻底化为泡影。
网上那句高赞评论“能不能挡住另说,但一定能让八旗子弟吃不少苦头”,道出了袁崇焕被处死后,许多明朝人内心无法释怀的遗憾。皇太极用反间计让崇祯自毁长城,杀掉了袁崇焕,也加速了大明的崩溃。
那么,如果崇祯没有对袁崇焕施以千刀万剐,历史会不会走上另一条道路呢?会不会因为袁崇焕的存在,大明能够延续,崇祯也不会成为亡国之君?
袁崇焕的崛起,是在天启年间。彼时明朝内忧外患,党争激烈,魏忠贤把持朝政,而外有后金努尔哈赤和其子皇太极虎视眈眈。天启皇帝在看过袁崇焕的上书后,果断启用了他。
袁崇焕没有辜负天启的信任,和恩师孙承宗一起在辽东抗击后金,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最为人称道的是宁远大捷,他以红衣大炮重创努尔哈赤,让这位后金创始人在战后不久含恨而终。这一战,震惊中外,重振了明军士气。
可惜,朝堂上不懂军事的官员和内部的党争,始终牵制着袁崇焕的手脚。孙承宗被罢官,接任者完全没有战略眼光,放弃了辽东的许多重要据点,把前线的明军从东边撤回山海关。
此时的袁崇焕拒绝退让,独自驻守宁远城,他宁愿孤军坚守,也不愿眼睁睁看着后金兵马长驱直入。这种胆魄和气节,让他在明末诸多将领中显得尤为出类拔萃。也正是他的坚持,宁远城才没在努尔哈赤的围攻下沦陷。
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成了后金铁骑的噩梦。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继承者皇太极继位,继续对大明发动进攻。但皇太极先后两次进攻宁远,结果却都败在袁崇焕手下。可以说,袁崇焕以少胜多,成功挡住了后金大军的锐气,也为大明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崇祯继位后,朝廷看重袁崇焕的才干,召他回朝。袁崇焕一度给崇祯画下五年平辽的大饼,崇祯也给予了他空前的权力,赐尚方宝剑,许先斩后奏。
然而,袁崇焕并非毫无过失,他在第二年诛杀毛文龙,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虽然毛文龙在军事上有很多不当之处,但袁崇焕的雷厉风行,确实让很多朝中官员对他心生不满。
更重要的是,袁崇焕在与皇太极的交锋中,虽然胜多败少,但依然未能彻底遏制后金的进攻。1629年,皇太极率领数万骑兵绕过袁崇焕的防线,直逼京师。
朝野震动,崇祯帝惊慌失措,百姓怨声载道。就在此时,皇太极精心策划了反间计,诬陷袁崇焕与后金暗通款曲,意图投敌。此计一出,加上当时的局势和人心浮动,崇祯帝对袁崇焕的信任迅速崩塌。
这时的崇祯,急需一个替罪羊来安抚人心,袁崇焕成了最好的目标。最终,在“议饷”之名下,袁崇焕被召回京,遭到逮捕并凌迟处死。
那么,如果崇祯没有杀袁崇焕,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
从军事角度来看,袁崇焕有着卓越的防御才能。宁远、锦州两战的胜利,证明了他有能力对抗后金。如果他继续掌握兵权,后金铁骑虽然难以彻底消灭,但也不至于轻易入侵中原。
皇太极之所以不惜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就是因为他深知袁崇焕对后金的威胁。袁崇焕的存在,虽然不能保证后金的全面崩溃,但至少能够大大延缓其进攻的速度,让大明朝有更多的时间去调整、重整军队。
其次,袁崇焕的存在不仅在军事上重要,还在于他是一位可以压制党争、拥有独立见解的军事领袖。明末的朝堂上,党争激烈,内部纷争不断。
而袁崇焕在崇祯初期的独断专行,让他免受那些党派的掣肘。如果崇祯能够继续信任他,朝廷或许能够保持一定的凝聚力,不至于在内外压力下迅速崩溃。
最关键的是,袁崇焕的死,极大打击了明朝军民的士气。袁崇焕是当时百姓眼中的英雄,他的凌迟让许多将士和官员心灰意冷。
明末的军事将领,大多缺乏坚定的信念,袁崇焕的被害让他们看到了权力的无情,也让他们的忠诚大打折扣。袁崇焕之后,崇祯再也没有能够掌握真正的军事核心,随后的军事失利也接踵而至。
不过,即使袁崇焕不死,大明朝的衰亡也未必能彻底扭转。明朝的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农民起义等内部问题,早已动摇了整个帝国的根基。
袁崇焕能做到的,最多是为明朝多争取几年的时间,让后金吃更多的苦头,但是否能够真正改变大明的命运,还得看朝廷内部能否进行有效的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崇祯杀掉袁崇焕,不仅是失去了一位抗金的栋梁,更是让他自己失去了最后的依靠。没有袁崇焕,明朝的大厦崩塌得更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