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勉励他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民族宗教系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示范区建设形成了“一盘棋”新格局,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步,打造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新载体,拓宽了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新途径,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了全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云岭大地,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繁花锦盛,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深化,固边稳边兴边成效突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成为生活的样板,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书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崭新的云南篇章。
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表彰了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其中,云南省48个(名)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受到表彰,总数位列全国第一。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云南民族众多,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面积的70%,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充分发挥“尖刀班”“生力军”作用,带头学习、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带头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带头羊”。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充分运用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与有关部门合作联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条例,举办各项培训班、宣讲活动等,合力推进“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体育促“三交”工作等一系列举措落地落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贯穿各项事业发展。
一手抓民族团结巩固,一手抓民族地区发展,高站位谋划、创新推进各项工作——
制定实施两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五年规划,相继印发五轮《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制定实施《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意见》,标志着我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全面实施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
举办全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场推进会、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云南省“融媒体+民族宗教工作宣传”交流研讨会、云南省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
合同国家民委和省级相关部门举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云南篇,各地广泛开展多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文体活动;
滇西南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等相继落地……
一系列“组合拳”,进一步巩固了云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定了团结一心、接续奋斗的信心、决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民族工作路子。
10公里、70余载、三代人,这是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边境188号界碑到193号界碑的距离,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熊光泽“一家三代人”坚守的里程。
“我们祖先留下的长刀哟,是铜铸的鞘……”这首不惧入侵、捍卫神圣国土的佤族歌谣,在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乡的村寨已传唱了90年。
站在1934年“班洪抗英”指挥部所在地,当年青葱的小树已拔地倚天。这个广场上,前来培训的干部、研学的学生和操练的民兵,无数次在“走红色边关,寻幸福村寨”等活动中,倾听老支书讲述守边故事,体会什么是“国家、国门、国土、国民、国防”。
边境村寨里,人人都在践行着“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嘱托。
2021年以来,我省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大工程,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牵头单位之一的省民族宗教委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运用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扎实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2023年底,提前一年完成建设目标。现在,正向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迈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长期以来,云南各族人民坚守“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十年来,全省上下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实践活动,在边境一线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和巩固提升工作,引导各族群众奋楫笃行,时刻谨记守好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压实“五级书记抓边防”的责任,“人防、物防、技防”融合为一体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更加稳固,边境各族群众国家、国民、国土、国门、国防意识不断增强。
红旗飘展何连绵,连绵边关八千里!
在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招展的红旗一直引领着云南各族人民维护团结、守卫国家的脚步。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着强大精神文化支撑。立足于此,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在守正创新中,走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楚雄州各级民族宗教系统把彝绣创新发展与“石榴红”“幸福花开”工程等深度结合,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走出了一条从“指尖艺术”到“指尖产业”再到“指尖经济”的新路子,彝绣产业成为了促进各族群众繁荣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在“同绣一块布”中,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成为云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一个缩影。
云南民族宗教系统持续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精品工程,支持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让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效载体;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十年来,云南省累计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1802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371个,编纂完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10卷14册560万字;积极组织推荐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参评作品,至今,云南作家中获骏马奖达107人次,系全国之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命名304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在全省高校全覆盖;积极组团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表演项目一等奖数量和比例蝉联全国第一。
2025年,云南民族文化宫建成投入使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实践展”“中华文化认同云南主题展”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云南主题展”三个主题展在云南民族文化宫同时亮相,“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0年成就展”在全省各地同步联展。
十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精神文化支撑更加坚实。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84元,比2019年增长117.4%;5年来投入资金1.13亿元,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5年来共接待游客143万余人次……翻开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发展“账单”,一个个数字成为这里幸福蝶变最具体的证明。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司莫拉,“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成为了5年来各族群众牢记的重要使命。
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拥护核心 心向北京”主题实践活动,各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项目在司莫拉落地见效,这里组建起了佤族歌舞团队,建设了民俗文化陈列馆,文艺演出、音乐会、传统民族体育赛事等活动在这里不断开展,各族群众“共舞”,同八方来客“共欢”,用团结、和谐、繁荣的幸福生活回应五年前的殷殷嘱托。
2024年9月,司莫拉佤族村所在的三家村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为云南民族宗教系统立足民族地区的发展,不断推进民族工作改革创新,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
云南民族宗教委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聚焦主线、守正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发展路径——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所有工作都向此聚焦;坚持“同心同德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引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以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带领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坚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持以改革之力促进良法善治,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十年来,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画卷在云岭大地徐徐铺展。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各族干部职工,以有形之举、有感之策、有效之方,与各族群众一道,成为这幅幸福画卷的“描绘者”。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将把2025年作为民族工作创新年、宗教工作攻坚巩固年、干部作风转变提升年。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擦亮民族团结金字招牌;围绕提效升级,更好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抓手作用;抓实项目资金,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坚持融的导向,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加强宗教领域各类问题隐患排查整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做到忠诚干,干在要处;做到务实干,干在实处;做到担当干,干在难处;做到廉洁干,干在严处。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凝心聚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中,云南“最宝贵的财富”拥有了新时代的内涵: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千里边疆,巡逻在一块块界碑之间的各族守边人翻山越岭,描绘着伟大祖国的疆域;苍山洱海,漫步在绿水青山间的各族游客水乳交融,呈现着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田间地头,劳作在果林稻田里的各族群众热火朝天,耕耘着共同奋斗的幸福生活;社区院坝,忙碌在街道小区的新老市民共居共融,构建着互嵌发展的新风貌……云南,这样的场景数不胜数。
全省两会刚结束,我省召开了全省民族宗教委主任会议。会议上,牢记“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嘱托,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续写誓词碑故事,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作出新的示范,成为2025年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干部职工持续奋斗的目标。用好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干部之干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加油干,成为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在2025年奋勇争先的干事准则。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2025年,云南必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让“最可宝贵的财富”更加熠熠生辉!
撰稿:席建芹 龙兴刚 胡 娇
通讯:宋 佳
编辑:郗 溪 陈 玥(实习)
责任编辑:周 权
监制:杨 霞
频道总监:朵 翔
总编审:李晓风
总编辑:孔维华
出品人/总监制:和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