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兴安的守护者丨王忠雷:用青春点亮“北极光”

政务   2024-10-17 20:04   黑龙江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用心守护,静待花开。扎根北极15年的乡村老师王忠雷,用奉献的青春,给予乡村孩子们追寻真理与梦想的力量。

2009年12月,23岁的王忠雷坐上了去往北红村的皮卡车。从北极镇到北红村,100多公里的路程足足开了7个多小时。路上,一会儿下去推车,一会儿拿锹铲路,行路难,也让他心里对未来的教学生涯无比忐忑。“到学校时天色已晚,等迎接的同事离开后,我关上门,想给母亲拨电话,却没信号。‘啪嗒’一声,当晚供电结束,屋外大雪封山,屋内一片漆黑。我心里满是失望和忧伤,心里涌起的念头是这地方没法待。”时隔15年,刚来北红村时的情景,王忠雷记忆犹新。

王忠雷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

彷徨过,绝望过,可是他没有选择一走了之,而是留下来,成为北红村希望小学的一名老师。北红村希望小学离漠河132公里,每年冰封期长达7个月,最低气温零下50摄氏度。当时,村里不通水、不通电、不通网、不通邮、不通车,进入11月大雪封山后,村子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从小没干过重活、没做过饭的王忠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了自己劈柴生火做饭的日子。“我啃过硬邦邦的馒头,嚼过煳底夹生的米饭,也咽过咸齁人的菜,更因为不太会烧炉子,导致煤烟中毒,险些丢掉了性命。”那段最初的岁月让王忠雷印象深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瘠,也曾让他产生过怯意,甚至有过离开这里、永不回来的念头,但他始终没迈开脚步。

就是在北红村这个小山村里,王忠雷任教15年,培养了42名优秀学生走出大山,奔赴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面对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面对乡亲们滚烫的心和温暖的手,我心想如果我真的离开了,或许真的不会有老师再来这里,我便决心留下来、干下去,让北红村的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王忠雷说。
2011年寒假开学前一天,王忠雷到县城给孩子们取学习资料准备拿回学校,可是雪太大,村里唯一一辆通往县城的车没来,很多司机一听说去北红村都摇头,终于有车愿意去了,可是,就在距北红村还有20多公里的地方车子上不去了,没办法司机只能掉头回去,王忠雷下了车,扛着书沿着雪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走,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他整整走了3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了一丝亮光,走到了亮光处发现是一处管护站,管护员问明情况后,开着一辆拖拉机把王忠雷送了回去,到达学校宿舍时他才发现,由于一路上雪水化了又冻,他的鞋已经脱不下来了。

王忠雷在给孩子们上体育课。

学生虽少,但王忠雷每次都认真备课,专心致志地给学生们上课,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2012年,在王忠雷的感召下,他的爱人也来到了北红村希望小学任教。2015年,他动员父母从老家搬到了北红村定居,技工出身的父亲还义务帮忙维护学校的锅炉暖气。
王忠雷在北红村希望小学建立网络亲情屋,让留守、单亲的孩子们经常与在外地务工的父母进行感情沟通,让他们在不缺失爱和陪伴的氛围里健康成长。在他任教的15年里,走出了42名学生,没有一个学生失学辍学,有14人考入本科大学和专科院校;28名学生正在初高中就读。在去年的高考中,又传来好消息,从北红村希望小学毕业的8名学生,其中7名已经走入大学校门。“15年的教师生涯,我庆幸自己留了下来,因为我明白,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王忠雷坚定地说。



文/摄:高雪梅 王君宇

见习编辑:李春淼   责任编辑:杨   芳
监制:华政   法律顾问:刘凤慧





大兴安岭日报
讲述兴安奋斗故事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