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山川画卷 防火之责——大兴安岭森林防火发展纪实

政务   2024-10-15 20:01   黑龙江  

人们常常赞叹大兴安岭美丽独特,像是一个四季变换色彩的天然画卷,可是人们不曾了解,这份美丽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

平均海拔573米,无霜期80天至110天,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两季高温、干燥的气候,835万公顷的防火面积,一系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叠加,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庞大的防火面积和苛刻的条件不足为惧,大兴安岭人在长期的森林防火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宣传基本靠吼,巡护基本靠走,扑火基本靠手”——这是曾经。

“监测预警精准化、指挥扑救协同化、通信传输实时化、管理工作规范化”——这是现在。

1966~1987年平均灭火时间38小时14分——这是曾经。

如今平均灭火时间3小时12分——这是现在。

续6年未发生人为森林火灾、14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简短的数据背后是怎样艰辛的路程呢?

自国有林区改革以来,秉承“一片林、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理念,我区坚决贯彻应急管理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制定了“林地协同、联防联控、防扑一体”的森防工作机制。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地方政府一道全力构建林地“携手并肩、无缝对接、一体发力”的森防工作体系,实现了“1+1>2”的效能。

逐级落实的网格化管理责任,结合林长制的贯彻实施,自上而下形成“集团—林业局(保护区)—林场—网格员”逐层落实的“三级包保、四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压实林地双方的森林防火责任,抓好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火源管理、预警监测、指挥扑救、后勤保障等项工作,确保各项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林间、地块、人头。

雄兵在侧,处变不惊。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完善了防扑一体指挥体系,明确了火场指挥、兵力调动、信息发布等工作流程;制定了《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标准化建设方案》《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训练大纲》,组建了38支快速突击队、18支索降中队、12支以水灭火中队、12支机械化灭火中队,专业队伍整体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优化了47项航空消防业务工作标准化流程,建立地勤和飞行安全官制度,航空消防效率进一步提升。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院等单位合作,建成了集“预防管理、预警监测、指挥扑救、通信保障、实训演练”五大模块于一体的森林防火感知系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不断完善的特色森林防火制度体系,逐渐走出一条适合我区区情的森林防火道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实现了重大历史性转变。

“我在林业工作35年,亲身体会到防火工作的变化,以前用的是啥?都是铁锹和一号工具(用树枝绑成的灭火工具),现在的防火工具多好啊,各类防火专用车辆、防火通信设备、扑火机具。森林防火工作从人防为主向人防+物防+技防转变,实现了林火预防严、细、实,火情处置精、准、快。一代又一代防火人都把青春奉献在了这莽莽林海。”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森林防火办党委副书记、督查处处长回军峰感慨万千。

目前,全区352座瞭望塔、745名瞭望员、14407名森林消防人员、18136件防火工具、94处外站、116处固定检查站、413处固定管护站正式投入防火“战斗”,筑牢秋季防火“安全屏障”。

巍巍兴安,青山不老。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大兴安岭森林防火工作也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兴安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守护这条“绿色长城”,做到了不负青山不负林。

记者手记:
清澈的爱 给绿水青山

作为一个从其他省份到大兴安岭上班的记者,初来时有很多不理解。比如一年里有近半年都是防火期,人们“如临大敌”般的紧张;道路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透明的矿泉水桶,里面的液体原来是阻燃剂;风力大的时候为什么会响起警报声,三令五申禁止用火。无论男女老少,防火的口号张口就来。

上班以后,我采访了靠前驻防扑火队员、瞭望员、航空护林站的飞行员,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何为坚守、何为初心。从刚开始的防火人员需要日夜不停地在林间穿梭,使用望远镜、电话机等简陋工具进行火情监测,到现在的森林防火感知系统的诞生,三维雷电监测、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各种技术手段齐上阵,一代又一代防火人扎根森林吹响了守卫青山的嘹亮号角,让青山不老,让绿水长存。

耳濡目染之下,我明白了这八万里林海是最珍贵的存在,明白了这是林区人最坚实的守候。从旁观者变成了践行者,我也想为这片林海尽一份力,像他们一样,把清澈的爱给这片绿水青山。。去外地旅游时,景区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大声说:“请不要把火种带到景区。”我在心里默默回答:不用担心林区孩子,我们比谁都听话。






撰文:见习记者 李秋颖 全媒体记者 陶然

见习编辑:李春淼   责任编辑:杨   芳
监制:华政国   法律顾问:刘凤慧





大兴安岭日报
讲述兴安奋斗故事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