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身性、进展性、代谢性疾病。
②以慢性高血糖症为特征。
③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引起。
④主要代谢紊乱: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索乱,可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般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常伴有饥饿、视力模糊、疲倦,许多患者有皮肤瘙痒。
①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而且其病变发病年龄早、广泛、严重和预后差。
②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最终发生肾衰竭。
③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包括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
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⑤糖尿病足:指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等引起足部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病变。
⑥感染:如皮肤化脓性感染(疖、痈)、肺结核、肾盂肾炎、胆道感染、齿槽脓肿和真菌感染(足癣、甲癣、体癣、阴道炎)等。
“五驾马车,缺一不可”——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疾病教育和药物治疗
①饮食方面:做到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丰富的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定餐。如经常性低血糖,可适当加餐;少食用血糖指数高的食物,如甜点、汽水;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粗粮。
②运动方面:合理运动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③自我监测血糖:自我监测血糖是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血糖控制目标:
(mmol/L) | 理想 | 尚可 | 差 |
空腹血糖 | 4.4-6.1 | ≤7.0 | >7.0 |
餐后2小时血糖 | 4.4-8.0 | ≤10.0 | >10.0 |
糖化血红蛋白 | <6.5% | 6.5-7.5% | >7.5% |
监测时间及频率:
患者类型 | 监测频率 |
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者 | 4-8次/天 |
病情稳定或已达标血糖控制目标者 | 1-2天/周 |
胰岛素治疗起始阶段 | 5次/天 |
胰岛素治疗达标后 | 2-4次/天 |
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者达标后 | 2-4次/周 |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可以选择餐前/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运动前后;如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④疾病健康教育: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即应接受糖尿病教育,从而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最终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糖尿病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下:
1.糖尿病的自然进程。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糖尿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急慢性并发症。
4.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5.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
6.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
7.饮食、运动、口服药、胰岛素治疗及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
8.血糖测定结果的意义和应采取的干预措施。
9.SMBG、尿糖监测(当血糖监测无法实施时)和胰岛素注射等具体操作技巧。
10.口腔护理、足部护理、皮肤护理的具体技巧。
11.特殊情况应对措施(如疾病、低血糖、应激和手术)。
12.糖尿病妇女受孕计划及监护。
13.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
14.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⑤药物治疗(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1.口服降血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删除。
供稿:乐至县疾控中心卿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