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刘晓军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刘晓军,中共党员,2021级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师从欧阳红兵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性风险、复杂网络和公司金融。目前在国内外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China & World Economy、《金融学季刊》、《金融经济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并担任上述及其他S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人。参与了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曾参加中国经济学年会、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数量经济学年会、香樟经济学会议等会议,并汇报论文。曾获得国奖奖学金、麦克法登-林少宫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曾担任本科生课程如《金融工程》、《公司金融》、《财务管理》、《Python程序语言与设计》等助教。
钻研学术,精益求精
关于期刊投稿,客观上说,我觉得中英文期刊的要求是很有差异的。我主要侧重从英文期刊角度,聊聊看自己作为审稿人的看法,也只代表我个人观点。
首先,我在看到一篇论文的时候,最重视的是他的contribution。之前审稿了一篇韩国的资产定价论文(学院B类期刊),他引用了一个美国学者的模型,然后使用韩国数据做了结果,得到的结论和美国那篇一样。我给了这样的审稿意见,必须是拒稿。具体来说,你完全可以对模型做适应性调整,以适用于韩国特殊情况;或者声明使用韩国数据研究的特殊意义;再不济,也应该有不同的结论和发现。否则这篇论文和美国数据研究之间没有任何差别,特别是两个国家都作为成熟股票市场(尽管也存在差距)。当然这篇论文在实证处理等方面也有很多细节问题,但是第一步就结束了。
如果前一条过了,那么我至少会给大修甚至是小修,除非实证分析有大问题。因此,我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实证分析是否支撑了你要讲的故事。如果你实证分析的结果和论文故事无关,或者说你的贡献没有得到论文实验的支持,那么我也会拒稿。还是举例来说,有一次我审稿了一篇做机器学习的论文(也是学院B类外刊),这篇论文的关键点在于,作者自己说,有助于市场更准确地评价潜在的债务人信用。实际上他的分析在于,对p2p个人借贷中的描述信息进行了NLP分析,情感识别等。鉴于他在分析过程中对模型进行了重要调整,我认为贡献是有的。但是,对于他的另一个核心贡献,也就是信用评价,完全没有体现。他的理由在于,潜在借方看到了个人情况描述等文本信息,就可以更准确的评估对方信用了。鉴于这是p2p借贷,如果潜在借方试图借给某个贷方,他能清楚地了解贷方的情况,那么个人描述的情感也会看到。我姑且认为,人脑还是比NLP更有效。我希望作者能够确实证明,这种文本信息对于贷款成交与否会有显著影响,或者有其他方式佐证他的核心贡献(提升市场对贷方信用的准确评价)。我给了大修,但由于作者后续没有对我的要求给出良好的回应,我给了拒稿,期刊最后也拒稿了。至少目前,我似乎还没有看到这篇论文在其他期刊发出来。虽然上述是我拒稿的两次,但是我大多数情况都是很手松的。上述情况实在是很有问题,因为我给拒稿的时候,其他外审人一般也是拒稿。
总结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是否确实有贡献(当然,不同研究方向看待贡献会有差别),以及论文的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了这些贡献。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我在华科经院学习也快十年了,作为博士,我给研一的建议很简单:如果你要读博,就把三高刷一下,至少加权80分以上,就可以申请本学院的硕博连读。如果去校外读博,也要认真学习计量。我们学院对学生计量经济学的培养,不论是本硕博阶段,在整个国内高校都是数一数二的,要珍惜机会。至于科研,我认为硕士能否有好的论文产出,关键在于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你可以主动和导师聊天,表明自己想做研究的强烈意愿,那么接下来就按部就班即可。
树立目标,付诸实践
我在大三的时候,写了一篇案例分析的报告,当时老师觉得我有做研究的潜在能力。在当时,我加入了学院左老师的团队,进行了初步的学术训练。当然,保研之后我继续跟随左老师读硕士,然后通过硕博连读到了现在。或许我也不是信念坚定,起初我的想法只是想发一篇论文,再后来变成了发一篇好论文,当然到现在也没有发出来。读博士最初的动力,还是期待着自己能够发出一篇好的论文出来,做出一些学术贡献,只是到现在觉得“苟全性命于乱世”也不错罢了。
对未来方向摇摆不定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所有人都面临权衡取舍,这是经济学原理之一。你不知道自己读博士会放弃什么样的机会成本,显然,收益或许也是非常不明确的。
我的建议是,主要是对硕士生和博士初阶段的。对于硕士,如果你确定不想读博士,请不要再学术论文上面浪费时间,侧重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当然毕设需要的知识是一定要的。如果你现在计划读博士,那么尽早开展科研训练。而对于博士初的同学,我建议明确自己读博士是为了学术理想,还是仅仅为了学历学位。前者,请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做出突出性成果,那么坐冷板凳就是能够成为论文作家的主要方式。即使是名师高徒,也难免会有些许滑铁卢,更何况我们普通学者呢?至于后者,请尽快想办法满足毕业要求,尽早思考自己的大论文框架。不论哪种,都需要脚踏实地。总体而言,建议就是保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然后为目标做规划,然后付诸行动。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激流勇退,亦是英雄。
来源:经济学院研究生会
图片:刘晓军
文字:刘晓军 王筱珣
排版:王筱珣 罗央其
责编:罗央其 王彤宇
审核:朱诗甜 袁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