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 | 经济学院实践队开展江城风韵——武汉民俗文化探索之旅:汉绣的重生与绽放

文摘   2024-12-10 22:13   湖北  

丹青不辍

绣韵长青

守护时光里的文化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为深入挖掘和传播荆楚非遗背后的民族精神,2024年11月23日,经济学院“江城风韵——武汉民俗文化探索之旅”实践团队前往任炜汉绣工作室和吉庆街,调研汉绣的发展现状,助力荆楚艺术发展。






实践旅程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省荆沙、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据史书记载,它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作为古楚之地,武汉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汉绣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2008年6月14日,汉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如何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江城风韵——武汉民俗文化探索之旅”项目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汉绣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促进其保护与发展,让这份美好得以传承。


第一站:探访汉绣工作室

走进那些藏匿于城市角落的工作室,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慢节奏的时代。这里没有现代机械的喧嚣,只有绣娘们手中穿梭不停的丝线和她们专注的眼神。通过对多位汉绣大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任本荣是如何将一生献给汉绣事业的;年轻一代传承人又是怎样被这门手艺所吸引,决定投身其中。



第二站:记录珍贵瞬间

利用相机捕捉下每一个精彩时刻,无论是绣娘们巧夺天工的手艺展示,还是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这些影像资料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激励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汉绣文化的保护当中来。


第三站:观看宣传纪录片

通过观看宣传纪录片,团队成员们对汉绣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以及传承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纪录片中生动展现了汉绣大师们精湛的手艺和他们对于这项传统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面貌。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汉绣美学的理解,也激发了我们将这份珍贵文化遗产介绍给世界的责任感。


传承文化

魅力非遗







走进汉绣文化




在长江之滨,黄鹤楼旁,隐藏着一段关于针线与色彩交织的故事。武汉,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人,更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遐迩。在这片土地上,一种名为“汉绣”的传统手工艺正在悄然绽放,它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当地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精湛的技艺:

汉绣以其精细的针法和复杂的图案著称。绣娘们运用多种针法,如平针、锁针、打籽针等,能够创造出细腻逼真的纹理效果,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丰富的色彩:

汉绣在配色方面用色大胆且浓艳,多偏向于强烈的色彩效果。通过巧妙的配色和层次分明的色彩搭配,使得作品既生动又富有视觉冲击力。从汉绣的配色中可以反映出荆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特色,追求艳而不俗的美感,使得汉绣艺术特色鲜明。


独特的图案设计:

汉绣图案通常取材于自然界的花卉、鸟兽、山水等,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吉祥寓意的符号,如龙凤呈祥、莲花寓意纯洁等。这些图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浓厚的地方特色:

作为武汉地区特有的手工艺,汉绣深深植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之中,反映了荆楚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每一件作品都是对当地文化的独特诠释。


传承文化

魅力非遗






创新之路





在与汉绣馆的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汉绣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年轻一代兴趣不足导致的技艺传承困难、市场需求变化使得产品难以吸引现代消费者、经济压力大且收益低、传播渠道有限和宣传力度不够、教育资源匮乏及培训体系不完善、文化认同感下降以及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汉绣的传承与发展。



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建议:

1.建立数字化档案:利用互联网技术保存汉绣相关资料,便于后人学习研究。

2.融入现代教育体系:鼓励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跨界合作:尝试与时尚界、旅游等行业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总结与展望




虽然此次旅程已告一段落,但对于汉绣文化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寻找更多有效途径,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汉绣之美,并愿意为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 | 经济学院研究生会

文字 | 杜子青 王彤宇

图片 | 经济学院“江城风韵——武汉民俗文化探索之旅”实践队

排版 | 杜子青 王彤宇

责编 | 罗央其

审核 | 朱诗甜 袁嘉妮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全体师生及校友互动交流平台、服务平台。有你有我,有滋有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