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老中医”扎堆出现 | 一线风采录

企业   2024-11-22 21:51   北京  

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备案名单,中国海油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入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探寻他们成功的秘诀。


清早,在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都斌全神贯注地用锉刀磨装配钳工的零件。


在规定时间内,他要将4块大小不等的矩形铁块按装配图组合到一起,中间的缝隙精度要达到人体头发丝直径的一半。手不能抖,眼不能离,脑不能停……这需要足够的定力和耐力。


半个月后,他将代表工作室参加天津市“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90后的都斌是工作室领衔人鞠兆刚的第三代徒弟中的一员,对即将到来的大赛,他坦言,有压力也有期待。


从追逐到引领,人人是“专家”


一个人、一张桌、一块简易挂牌,实训基地的陈设像极了11年前工作室刚成立时的模样。


那时,鞠兆刚和都斌一样,是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机修钳工中的一员。长年和海上石油平台故障设备打交道的他们,被称之为“海上设备医生”。 


大到离心泵,小到螺丝钉,对故障设备的“顽疾”鞠兆刚从不畏难,“有压力才有动力。” 


“设备零部件的拆与装只是表象,维修还是要从本质上发现并解决问题,甚至推翻原有设计。”鞠兆刚说。 



在多年的维修实践中,鞠兆刚总结提炼出“望闻问切”的经验,能通过一把尺子、一块表、一根铁棍准确“把脉”,实现“药到病除”。 


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曾经不起眼的车间小屋发展为如今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这里走出了举重若轻“医”吊机的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杨济增、让老班组“泵”发新活力的红旗班长张博、为公司降本增效的天津市技术能手佘俊杰……一支汇集了机修钳工、维修电工、焊工等多个专业工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逐渐成长壮大。


师徒结对、培训交流、岗位练兵、技能鉴定……一项项人才培养的举措在工作室落地生根,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越来越浓。目前,工作室已培养出3位集团公司技能专家、10位海油发展技能专家,技师及以上技能水平人数达总人数的65%。


从车间到海上,处处是“战场”


与实训基地百米之隔,是工作室的主场     车间。


设备井然有序,工具码放整齐,车间里一派井井有条的繁忙景象。


 “机修工作的本质是服务生产。我们把工作室建在车间,也是出于这种原因。”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机电技术服务中心副经理张宝娜说。 


注水泵工艺改进、单点湿式滑环检修、透平机组大修……随着一项项生产问题被攻克,工作室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在这里,师傅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车间成了他们技改技革的“演兵场”。工作室形成技改成果32项,申请专利33项。


海上更是形如“战场”:从渤海的坚冰,到南海的烈日和暴雨,工作室风雨无阻。综合维修班的27名成员年均出海250天以上。


多年来,工作室先后为海上石油平台大修、主修通用设备450多台套,紧急处理故障60多次。 


2022年,工作室牵头组织整理编撰泵类、柴油机类、吊机类、电气设备类维修指南8部。这套指南也成了海上一线作业人员人手一册的“维修宝典”。


从解题到提效,步步是“降本”


“我们不仅要解决生产疑题,还要在这个过程中革新工艺,研发更适用于海上油气生产的产品,推动海上平台自主化、智能化发展。”鞠兆刚说。


2023年,工作室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一海上平台稠油热采海水淡化设备出现故障,如不能及时维修,将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面对挑战,他们全力以赴。工作室各专业专家迅速集结,判断问题症结,商讨解决方案,最终顺利完成海水淡化系统能量泵应急抢修,设备稳定使用至今。 



立足一线,融合生产,工作室针对每一次任务及时“复盘”,寻找可以优化的细节:盘泵检查时的盘轴效率太低、叶轮加工时找同心度很麻烦、机泵对中找正时设备高低不好调……每年年初,工作室成员都会坐在一起,共同梳理上一年维修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痛点,制订本年度的技改技革任务目标,通过制作工装来解决。 


为解决工作室成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2022年以来,车间陆续增设了多级离心泵维修智能辅助系统等4台智能化设备,使螺栓拆装、清洗、转子拆卸等工作更为便利,提升了作业的维修质效。



来源 | 海油发展
文字 | 张妍 吴倩
图片 | 李晓丽 张扬
制作 | 戴旸
责任编辑 | 高舒淇
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中国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官微。在这里,读懂海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