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迎难而上 砥砺奋进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天津财政部门迎难而上、难中求成,积极促进开源增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3.7亿元,增长5.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20.5亿元,增长10.4%,有力保障中心大局工作,交出了一份合格财政答卷。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抢抓“两重”“两新”等国家政策机遇,全年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专项债券近840亿元,集中支持南港工业区、滨海机场三期、中欧班列枢纽、天津港智慧港口等414个重大项目建设,地铁线路建设全面提速,津静市域(郊)铁路首开段实现运营。
科技创新聚力涌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17家,新组建1家海河实验室。出台天开园政策升级版,“一核两翼多点”布局持续拓展,累计注册企业超过2600家。统筹专项资金23.5亿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用心办好民生实事,20项民心工程圆满收官。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3万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75个,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加快建设,养老、医保、工伤等待遇稳步提高。“天马”游津城、桥边音乐汇、航母焰火秀精彩出圈,美丽天津活力无限。
财政改革纵深推进,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零基预算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出台博物馆运转维护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严格管控行政经费开支,全年压减非必要支出87.6亿元。财政数字化改革加速推进,521家市级单位资金纳入一体化系统管理,预算执行、财政总决算、财会监督协同、社保基金管理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25年 感恩奋进 善作善成
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民生实事,以高品质生活为引领,不断提升民生温度、幸福指数。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