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丁香下,赴一场诗歌盛会

文摘   文化   2024-04-21 17:19   天津  



1924年4月,

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

民国才女林徽因和诗人徐志摩作为他的翻译,曾陪伴他到访法源寺赏丁香。

在临别回国时,这位64岁的老诗人有感而发,留下了下面这首小诗: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

唉!

——泰戈尔



100年后的今天

泰戈尔后裔舞蹈家苏拉加·泰戈尔

徐志摩嫡孙、耶鲁大学博士徐善曾

又回到了这里。



“There are times when our little courtyard
ripples with infinite tenderness.”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
徐志摩嫡孙耶鲁大学博士徐善曾
在丁香诗会开幕式现场朗诵了
其祖父——徐志摩的著名诗歌
《石虎胡同七号》





繁花深处,法源寺的丁香正悄悄惊艳一场春光。

表演艺术家王刚,
“槿汐姑姑”孙茜,
配音演员季冠霖,
各路大咖系数到场……
莳花、读书、焚香、品茗、
皆为古人的雅事。
活动期间,法源寺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尤以丁香茶会备受关注。
聆乐品茗,共同感受初春时节古刹的禅悦法喜。


社会各界茶友嘉宾、善信居士与法师们同席,

赏雅乐花艺,品禅茶香茗。


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北京市内和郊外的寺庙众多,法源寺算是其中最为古老的佛寺之一。

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当时叫悯忠寺。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建寺,以悼念北征辽东而阵亡的将士,却直到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才告竣工,前后长达五十一年,这中间究竟发生过什么,不得而知。

 


悯忠寺在唐“会昌灭佛”运动中逃过了一劫,可谓是万幸,却在三十七年后的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十分可惜,直到唐末的景福元年(892)才再次重建。重建后的悯忠寺焕然一新,从“悯忠高阁,去天一握”的唐代民谚不难回味出,当时这座寺庙殿宇巍峨,气势宏伟。


 



然而好景不长。辽清宁三年(1057),幽州发生了大地震,悯忠寺遂成为一片废墟。直到十三年后,才奉旨重修,奠定了今日的格局。


 明清两朝时,悯忠寺经过多次募资修缮。



清雍正十二年(1734),寺正式改名法源寺,并沿用至今。


法源寺的丁香蜚声海内外。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历代寺僧便恭邀文人墨客临寺赏花,吟诗作赋,成为一项古老的传统。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李清照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



多少人的万千思绪缠绕成结,所以丁香花又名“百结”。


清代的法源寺以其花木见胜,尤以丁香为盛,号称“香雪海”。乾隆皇帝到访法源寺后,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从清代到民国,林则徐、纪晓岚、黄景仁、龚自珍等名人,也都留下过足迹。



法源寺深藏于老城小街中,三座门的山门一字排开,一对石狮守卫在两旁,沿街而立,隔街对面立有一字影壁。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净业堂)、观音殿(大悲坛)、藏经阁等,东西两侧还有钟鼓楼、廊屋等,七进六院,伽蓝规模宏钜。





 

进了山门,就看见天王殿前,一对巨大的清式青铜狮子,端坐在石雕须弥座上,威严迫人;殿内立着明代所铸四大天王以及弥勒、韦陀等青铜造像。

 



正殿大雄宝殿单檐歇山顶,上覆青瓦,殿前建有抱厦一座。院前还有多块巨大的明清石碑。

 

殿内高悬乾隆御笔“法海真源”匾额,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明代造像,主佛背屏上彩绘千手观音立像,两侧立有十八罗汉清代坐像。



过了大雄宝殿,眼前的一大片丁香花海,让你不得不停下脚步。它们有的紫,有的白;有的四瓣,有的五瓣、六瓣,除了本地丁香,还有来自南洋的印尼马鲁古群岛的异乡品种。

 


在上岁数的人记忆中,老北京有三大花事,


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




如今,西城白纸坊的崇效寺早已变成了小学,仅山门和藏经阁尚存,其余建筑全部被拆除,曾经让人流连忘返的牡丹花,则被迁移到了中山公园内。


而海淀五塔寺边上的极乐寺,也仅剩正殿和耳房,满树怒放的海棠花也盛景不再。

 

只有南城菜市口的法源寺,在百年的变迁中,仍然伽蓝规整,一派禅音袅袅、花香依旧的景象。

 



走过这片丁香花海,登上一座高台,就来到了悯忠阁。


悯忠阁建筑结构十分独特,外墙以十二根柱子为骨架,殿内同样以十二根柱子作为支撑,结构式样与故宫御花园内的万春亭如出一辙,里面保存着法源寺的唐辽石刻、经幢等珍贵历史文物。



 

悯忠阁后面有一个雕刻十分精美的石海。石海连同须弥座原本是附近真武庙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移到此处保存。




毗卢殿在悯忠阁北,体量不大,面阔三间,里面却供奉着一尊巨大的明代铜铸五方佛造像,下方为千瓣莲花宝座,每一花瓣上都有一尊小佛像,意寓“千佛绕毗卢”。

 

毗卢殿后面是观音殿,面阔五间,如今是展示历代佛教艺术文物的场所,里面陈列着一些中国最早的佛造像,从东汉、三国东吴、南北朝,到唐、五代、宋、元、明各个时期,陶制泥塑,铜铸铁铸,石雕木雕,应有尽有,十分珍贵。

 


中轴线最北端的是藏经阁。这是一座两层重檐楼阁式建筑,殿内青砖墁地,正中供奉着北京城内最大的一尊明代木雕卧佛像,以及各种珍贵的经书。

法源寺从始建至今,一千三百多年间风风雨雨,屡毁屡建,几度兴衰。作为北京城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寺庙古建筑群,早在1983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



法源寺内的经幢


2001年,法源寺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法源寺丁香赏花习俗入选北京市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2年,中断了87年的法源寺丁香诗会也得以恢复。









独乐文化
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建筑艺术的乐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