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美——匾额的艺术魅力

文摘   2024-09-27 00:12   天津  

匾额与对联常常合称“匾联”,它们是我国建筑独有的特色设置。

中国古代建筑中,不论形式,上至皇家宫殿,小至百姓的小舍,或富人的官邸,乃至寺庙和道观,我们可以时常看到它们。


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


首先,匾额的字体,作为匾额的重要组成,可以用行书、草书、篆书、隶书……

其次,匾额的颜色,可以是白底黑字,蓝底金字,黑底红字,还可以是白底红字等等。

在表现手法上,可以雕刻,也可以书写。雕刻时也可以做阴刻、阳刻、透雕……


可以说一匾或者一联,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今天,独乐君就和大家一起,欣赏匾额的艺术魅力。


1.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之阁”匾

在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正面上层明间的前檐下,高悬着一方蓝地金字匾额。匾额上楷书“观音之阁”四个大字,每字径约1米,笔法线条丰润,多用转笔,笔力坚实徐缓,以涩式为主。匾额心宽1.63米,高2.08米,“华带牌”式样。


2.山西朔州应县木塔“释迦塔”匾

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的应县木塔不仅“层如楼阁,玲珑宏敞,浮图之丽,甲于宇内”(《应州志》),塔身上的50余块匾额也极为珍贵。“释迦塔”匾额悬挂于木塔整个塔身中部,即第三层南向明间檐下。匾长2.65米,宽1.7米,形式与宋《营造法式》中的“华带”牌极为一致,匾的首、带、舌均做云纹。除了“释迦塔”三个双勾大字,匾上还有两百余字的题记,可知作匾时间为金明昌五年(1194),最晚题记为明成化七年(1471)。


3.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显灵昭济圣母”匾

晋祠内保留了宋代以来的楹联匾额共计200余副,大多为名家手笔,优秀的辞赋诗文、书法雕刻为晋祠增色不少。圣母殿的楹联匾额数量最多,其内容大多为赞颂“封桐”给三晋人民带来的福泽。圣母殿前廊正中悬挂的匾额“显灵昭济圣母”,立匾加饰白云朵式花边,乃北宋原物。据《宋会要》记载:“熙宁十年(1077)封‘昭济圣母’,政和元年(1111)加封‘显灵昭济圣母’。”


4.山西朔州崇福寺 “弥陀殿”匾

朔州崇福寺是全国著名的三大辽金佛寺之一。崇福寺始建于唐,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增建弥陀殿与观音殿。弥陀殿正面檐下所悬挂的“弥陀殿”竖匾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制作的,为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华带式牌匾。匾高4.2米,宽2.7米,每个字径达0.9米。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


5.山西芮城永乐宫无极门“无极之门” 匾

无极门亦称龙虎门,建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乃永乐宫原本的宫门,为现存元代官式宫门之孤例,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门额正中高悬华带牌式匾额“无极之门”,笔力遒劲,为元代重臣、著名书法家兼散曲家商挺所书,今为永乐宫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原木版匾。商挺曾任元正奉大夫、参知政事、枢密前使等要职,随忽必烈南征北战,屡获战功。


6.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匾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用作聚徒讲学及研究。岳麓书院是北宋开宝九年(976),由时任潭州(今长沙)太守朱洞所创建。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书院山长周氏,御书“岳麓书院”,后被镌刻制匾悬于书院山门,明代又刻石嵌于湘江之滨的外门牌楼上。清末,牌楼毁,石刻存。今日所见木质黑地金字匾额,长3.4米,宽1.3米,是1984年依照明代遗存石刻复制的。


7.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广长妙谛”匾

正定隆兴寺始建于隋,自肇建以来直至清末,受到历代皇室重视,并直接影响了其修建和繁盛。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钦赐《御制隆兴寺碑》,御书匾额19方,包含敕建隆兴寺、摩尼殿、广长妙谛、御书楼、慈云普荫等。“广长妙谛”匾目前悬于摩尼殿后门。1933年,梁思成第一次来到隆兴寺时,对摩尼殿的建筑格局惊叹不已,称“只在宋画里见过”。


8.福建泉州通淮关岳庙正殿“正气”匾

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原祀关羽,称关王庙,民国三年(1914)增祀岳飞,故改现名,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正殿悬“正气”匾,由宋代名儒朱熹所题,颜书法度,继续道统,下笔沉着典雅。赏此匾有一种“道义精华之气,浑浑灏灏”之感。


9.湖北十堰武当山“金殿”匾

武当山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建筑物,通高5.55米,面阔5.8米,进深4.2米,重檐庑殿顶,檐下竖悬有一方通高0.55米、宽0.42米的华带牌式铜鎏金匾额,当心楷书“金殿”二字,传为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的御书,匾四周首、带、舌上均铸有浮雕游龙与宝珠。


10.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匾额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后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依旧址重建。华严寺大雄宝殿中门上悬挂着两块匾额,分别为竖匾“大雄宝殿”和横匾“调御丈夫”。“调御丈夫”是释迦摩尼佛的尊称之一。该牌匾是明代原物,由明代总兵马林题书。


11.上海“豫园”门额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为时任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家花园,取名“豫”,有平安、安泰之意。潘氏曾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广交名士,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王稺登都是其座上客。特别是王稺登,与潘氏过从甚密,在明万历五年(1577)豫园扩建时,应邀为园主人题写了隶书“豫园”二字门额,结构严谨,体势遒劲;园林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海上名园”。


12.山西大同天镇慈云寺“敕赐慈云寺”匾

据天镇县志载,唐贞元(785—805)时曾在此地拓城筑池,故天镇建寺应不早于贞元年。辽开泰八年(1019)重修。明宣德时再重修,敕赐“慈云寺”,史称“关外巨刹”。清代虽屡有修葺,仍延续了元明风格。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释迦殿、毗卢殿。图为山门上方高悬的华带牌式竖匾,内刻“敕赐慈云寺”,两侧浮雕蟠龙各一条,匾首、带、舌浮雕回形纹等图案。


13.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横额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盛于宋。北宋皇祐六年(1054)书院毁于兵火,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察看遗址后力主兴复。元至正十一年(1351)再度毁于兵火。明正统三年(1438)重建。书院入口处的大门是一座双层飞檐单门,门楣上高悬一条青石横匾,嵌于石枋上,长2.3米,宽0.46米,阴刻楷书“白鹿洞书院”五字,为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所题。


14.广东揭阳学宫“太和元气”匾额

南宋绍兴十年(1140),揭阳学宫初建,经后世不断修建,形成了现在的明清建筑风格,同时融入潮汕民居特色。学宫最南方有一红色照壁,照壁上内嵌花岗石横匾,上有“太和元气”四个大字,浑厚有力,又不失灵动,是明代兵备道楚人杨芷所书,颂扬孔子的思想已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15.北京故宫交泰殿“无为”匾

交泰殿是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交泰殿中的“无为”匾为康熙所题,取自老子《道德经》:“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在告诫君主体恤民情,与民休息。


16.北京天坛“皇乾殿”匾

皇乾殿位于北京天坛祈年殿正北,是祈谷坛的“天库”,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名皇乾殿,原为黄琉璃瓦庑殿顶,清代改为蓝琉璃瓦。殿明间门额之上悬挂一块金龙华带牌式方匾,高与宽均约1.2米,内有颜体楷书“皇乾殿”三字,端厚丰实,为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御笔。


17.山西平遥古城市楼“金井古迹”匾

平遥古城中心的市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高18.5米,是古城的制高点。市楼一层梁间南北各悬一匾,其中南匾题“金井古迹”,并配有一幅楹联:“朝晨午夕街三市,贺凤桥台井上楼”,说的是当年市楼东南脚下有井(今已被路面覆盖),井内水色如金,为著名的平遥十二景之一,足可见当时的繁华盛况。



18.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神勇”匾

解州东南10公里的常平村为关羽故里。解州关帝庙初建于隋,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毁于火,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主殿崇宁殿明间悬“神勇”横匾,蓝地金字,丰满圆润,为乾隆三十三年(1768)清高宗敕赐关帝谥号时所题。匾中上沿当心阳刻篆书“钦定”二金字,朱红铺底。匾周金龙环绕,富丽堂皇,极具皇家气象。


19.山东曲阜孔庙“奎文阁”匾

曲阜孔庙位于曲阜城区的中心,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1195)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1504)改为七间,清乾隆十三年(1748),高宗亲题“奎文阁”三个正楷大字,并制成贴金匾悬于此楼檐下。


20.河北秦皇岛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匾

作为明长城东段的重要关城,山海关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关城平面呈四方形,四面设关门,著名的“天下第一关”匾悬于东门的额枋上层,长5.9米,宽1.55米,白底黑字,五个正楷大字高达1米,匾上无落款,有传言为明代奸相严嵩的手笔,今主流意见认为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的墨迹。原匾保存于关城楼下,悬挂的那块是1929年摹刻的复制品。


21.江苏南京栖霞寺“摄山栖霞寺”匾

栖霞寺位于南京城东北20多公里的栖霞山(又名摄山)上,寺山门门额上悬有一块金龙华带牌式竖匾,内书“摄山栖霞寺”,蓝底金字,左下落款“御笔”二字,钤“乾隆御笔”玺印。匾周浮雕九龙盘绕,上方匾首一条,下方匾舌两条,左右匾带各三条。


22.北京故宫“熙天曜日”书卷额

西六宫的储秀宫东配殿额枋下悬挂有一块书卷式“熙天曜日”横额,出自曹植的《七启》:“绿叶朱荣,熙天曜日”。熙天是指明朗的天空,寓意期盼灿烂光明的未来。此匾额形式为书卷额,又叫手卷额,形状如展开的书卷或扇面,极富文人气息,纹饰雕刻精美、雅致。


23.河北保定大慈阁匾额

大慈阁(寺院)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由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清代多有修葺。寺内主体建筑为大慈阁,三重檐歇山顶,明间一上一下悬挂有两块匾额,下匾为横匾,位于第二层檐下,蓝底金字,内书清嘉庆皇帝御笔“海藏法施”,上方钤“嘉庆御笔之宝”玺印。上匾为竖匾,位于顶层檐下,蓝底金字华带牌式,内书“大慈阁”,无落款。


24.重庆塔坪寺石塔“佛镜高悬”横额

塔坪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成于乾道四年(1168),原名小昆仑古藏寺,明万历时重建,立石牌坊于殿前,更名塔坪寺。清代多次重修。寺内有建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的石塔,为方型楼阁式仿木构空心塔,共七层。底层南面辟门,另三面开龛;二层以上四面开拱券门、圭形门或尖拱门,各门上方镶嵌“佛镜高悬”“未来清凉”“钵中生莲”等横额,塔外壁用彩色瓷片镶嵌出各种图案。


25.甘肃张掖大佛寺“无上正觉”匾

甘肃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主殿大佛殿正门上方悬挂“无上正觉”木匾,黄底红字,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信徒捐赠给大佛寺。匾长3.6米,宽2米,四周分外、中、内三层雕刻:外雕梅兰竹菊、琴棋书画、桃柑佛手、博古图案;中雕龙凤、金翅鸟和宝珠;内雕卷云。


26.浙江绍兴“三味书屋”匾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中的著名私塾,也是鲁迅少年时期的求学之地,位于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宅院内第三进的东厢房北侧,是一座三开间的小花厅,本为寿家的书房。堂屋内悬有一匾额,上书“三味书屋”四个楷体字,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所书,运笔沉着饱满,致密圆浑。


27.福建泉州安溪文庙匾额

安溪文庙(孔庙)始建于北宋成平四年(1001),绍兴十二年(1142)迁庙于今址。自宋至清,历经三十多次重修扩建,今存建筑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建,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其中棂星门(先师门)相当于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明间上方悬挂华带牌式“文庙”匾额。



28.北京颐和园匾额

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其匾额命名的出发点多为帝王以江山为重的大情怀、大抱负。在宜芸馆的东配殿道存斋,前门门楣下西向悬挂着一块“恩风长扇”木雕匾额,造型别致。“恩风长扇”为慈禧所题,语出《隋书·宴群臣登歌辞》:“饮和饱德,恩风长扇”。意思是她广施仁政于民。门柱上配的楹联是:绿竹成荫环曲径;朱阑倒影入清池。乐寿堂东跨院,悬匾“润壁怀山”,此匾为蝙蝠式,黑地金字,清光绪皇帝手书。


29.四川泸州合江法王寺“万寿亭”匾

合江法王寺始建于宋元之际,后毁于火。清乾隆三年(1738)重建后,又四次扩建,由山门、关圣殿、万寿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和观音殿等组成。慈禧太后曾亲赐“法王禅寺”牌匾一块及半副銮仪护送藏经回寺。为报浩荡皇恩,同治十年(1871)增建万寿亭,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重檐歇山顶,分上下两层,下层供奉圣旨、銮仪等,上层为乐楼。图为亭匾,内刻“万寿亭”三字,红底金字,四周九龙二凤环绕,外围火焰拱卫。



30.河南社旗山陕会馆“悬鉴楼”匾

悬鉴楼又名八卦楼,为会馆内主要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成于道光元年(1821)。楼三重檐歇山顶,一体两面,面南为会馆大门,面北为戏台,二柱之间高悬巨匾,阳刻“悬鉴楼”三字,笔锋潇洒遒劲。其中“悬鉴”出自明末清初山西书法家傅山之手,“楼”出自清末河南举人许靖之手,三字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以上图文来自于2024年《营造历》,如转载请表明来源。谢谢。


以及,最近营造文库编辑中心接到很多新老朋友关于独乐2025《营造历》的咨询,

也给大家统一说声抱歉,

照例又是晚交卷的那一批啦。

和往年一样,《营造历》仍将于10月底和大家见面。

和往年一样,我们不会提早几个月就做预售。

和往年一样,给大家准备了伴手礼。

和往年一样,新的日历照例和往年不重复,也有文庙、会馆建筑、祠庙建筑等全新主题。

我国古建筑文化太深厚,今年是《营造历》陪伴大家的第六年了。

承蒙厚爱!

感恩有大家陪伴,预祝国庆节愉快。



独乐文化
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建筑艺术的乐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