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笔记,写的是“盱”字,不算生僻,常见于地名“盱眙县”中,你去过这个地方吗?今天来简单学一下,以后去了可不要不认识!
一、读音
盱字的读音为 xū ,与常见字“虚”字同音,《唐韵》里对盱字的注音为“况于切”。
二、盱眙县(xū yí xiàn)
盱眙,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古称“善道”,在吴语中意为“登高望远之地”。
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脚下是历经沧桑的江淮平原,眼前是烟波浩渺的洪泽湖,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秦朝时期就已有记载。
从春秋吴国的属地到楚国的都梁,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的盱台县,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缓缓流淌。
盱眙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的文化沉淀。这里,吴、楚、汉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江淮文化”现象。建筑艺术、语言习惯、饮食习惯,乃至居住环境,都体现了古今文化的结合融汇。
盱眙县境内地势西南高,多丘陵低山;东北低,多平原;呈阶梯状倾斜,高低相差223米。盱眙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域,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季际、年际变异性突出。
盱眙县,别名盱台,都梁,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淮安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江淮平原中东部。
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天泉湖旅游度假区等都是盱眙县的著名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有机会,请来这里转转,感受盱眙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三、“盱”的造字本义
“盱”字甲骨文字形,由瞳(眼仁)、于(即“吁”之省笔)构成。左侧的“瞳”,表示眼睛的瞳仁;右侧的“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吁”之省笔,表示呼求。
造字本义为:动词,睁大眼眸,表达忧虑与期求。
四、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说:盱,张目也。从目于声。一曰朝鲜谓卢童子曰盱。况于切。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当中做了进一步解释,说“盱”字的本义是张目,即睁大眼睛直视。
他引用张载注魏都赋中的解释,指出“盱衡”即举眉大视。
同时,他也提到“盱”字有忧愁的含义,这是从张目直视引申而来,因为忧愁时人也会张目直视。
段玉裁还解释说“盱”字在方言中指黸瞳子,即举眼的意思。
他还提到“盱”字在《诗经》中作为“憂”的同义词使用,表示忧愁或望。
五、含义与用法
①动词,表示张目直视。
《说文》中提到“盱,张目也。从目,于声。”这句话的意思是“盱”字的本义是睁大眼睛直视。在古文中,“盱”字常用来描述张大眼睛直视的动作。
②动词,表示仰望。
《龙龛手鉴》中提到“盱,仰目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盱”字也可以表示仰望的动作,即眼睛向上看。
③形容词,表示大的。
《汉书·卷八五·谷永传》中有“又广盱营表”的描述,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盱,大也。”这里的“盱”字用作形容词,表示“大”的意思。
④形容词,表示忧愁。
《诗经·小雅·都人士》中提到“我不见兮,云何盱矣。”这里的“盱”字表示忧愁的情感。
⑤动词,表示张目仰视。
《庄子·寓言篇》中描述“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张目仰视的样子,其中“盱盱”即指张目仰视。
⑥地名,用作县名。
“盱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县名,属于临淮郡,这里的“盱”字用作地名。
⑦通“訏”,形容词,表示大的。
《诗·郑风》中有“洵訏且乐”的描述,其中“訏”字与“盱”字相通,表示“大”的意思。
⑧草名,用作植物名称。
《尔雅·释草》中提到“盱,虺床。”这里的“盱”字指的是一种草名,即蛇床草。
小结:“盱”字的读音为“xū”,含义丰富,一可指睁大眼睛,如“盱衡”表示扬眉睁目;二可表示地名,如江苏有盱眙县;三可形容忧愁的样子,如“盱盱”表示忧戚貌。
本篇笔记简单写到这里,希望你能对“盱”字有新的认识,也能重新认识美丽的“盱眙县”,下篇笔记见。